-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西客家话的源头
江西客家方言的源流
摘要:客家方言的最远的源在中原汉语,较近的源与赣方言密切相关,现代客家方言的特征有别于现代赣方言的特征。
关键词:客家方言;源;流;赣方言
客家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华民族中汉族南迁形成的一个独特稳定的民系,他们具有共同的利益,具有独特稳定的语言、文化、民俗和感情心态。而客家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语言—客家方言,各地的客家人,语言基本上相同或相通。这一特点,明显打上了客家先民历次南迁和闽粤客家人回迁的烙印。客家方言的代表是广东的梅县话,它是客方言的“标准语”。而客家方言的源头在哪里,客家方言是如何流传发展起来的呢?客家方言跟赣方言有什么关系呢?
一、客家方言的分布范围
今天客家人的子孙后代播布于全国各地和世界五大洲,总人口已达5千多万。全国九个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都有客家人居住,这九个省是粤、赣、闽、桂、湘、川、黔、海南和台湾。客家方言的主体部分在粤北、粤东、闽西、赣南,这是连成一体的地理单元,这也是客家方言的中心。这里光纯客家县就有33个,是客家人上千年历史的开拓地。客家方言北片的闽西赣南实际上是客家民系的摇篮地,赣南的赣县、南康、信丰和大余北部,兴国和于都南部,上犹和崇义东部等地区,位于赣江上游,是客家先民从中原南迁抵达赣南的第一站。汀州宁化(今福建省宁化县)石壁村是宋元以前客家南迁的中转站;客家方言的南片(粤北粤东及闽西赣南的边界)是客家民系的中心地,梅州市、兴宁、大埔等地是明末清初客家人的中转站。这里有公认的嘉应(梅州)文化中心,客家人把祖上传下来的语言视如神圣。到处都有“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之类的俗谚。因此,这一带,包括从这里迁出的湘、赣、川、桂、黔、琼等省乃至海外各国的客家方言岛,虽然星散各地,人口不多,口音还是相当一致,通话无问题。梅州话则有代表方言的绝对威信。广西客家方言岛分布在桂东、桂西等地。四川的客家方言岛在简阳、仁寿、仪陇等县。湖南的客家方言区主要在湘东南的平江、浏阳、攸县、桂东、宜章、江华、江永一线。海南儋州也有客家方言。台湾的客家方言分布在淡水厅(新竹县)一带。香港的客家话主要分布在新界。客家方言在海外的分布有北美、东南亚、欧洲、大洋洲、东非等。像东非的毛里求斯华侨华裔大都是嘉应州(今广东梅州)客家人,当地的客家方言为华语代表方言,成为该国政府规定的法定语言。
二、客家方言的源与流
客家方言内部向心力较强,这固然表明了客家人有意保持传统,以及强烈的宗族观念带来的自我封闭使客家话长期保存独立系统;同时也表明客家方言内部有一个共同的源头。考察这客家民系形成就能了解客家方言的源流情况。
客家民系是在几次大迁徙中逐渐形成的。??? 第一次大迁徙,两晋至隋唐时期,并州上党、司州弘农、豫州新蔡等地(今属山西省、河南省)中原汉人因永嘉之乱到达长江南北岸。客家先民在此居住了约400年。《晋书· 王导传》说:“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 可见移民之多。当时安置移民,建立了许多侨州、侨郡、侨县,按移民来源地分别管理。??? 第二次大迁徙,唐末时期,为避南诏内侵和黄巢战乱;河南、安徽等的汉人及第一次南迁到鄱阳湖一带的客家先民来到赣南或闽西,有的则入粤北边地。客家人安家立业又有三四百年。??? 第三次大迁徙,南宋末年,为避元人南侵战乱,赣南闽西的客家人迁入粤东、粤北、粤中。这次大迁徒后,在闽粤赣三省边区,以嘉应州为中心,形成一个足够大的具有特殊文化特征的社会区域,成长起来一个特别的汉族新兴民系—客家。
第四次迁徙,康乾之际,是由于客家人口繁衍要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客家人从大本营粤东粤北赣南迁入粤中、粤西、四川、台湾、湖南、广西等地。
第五次迁徙,乾嘉以后,由于土客械斗外迁,从粤中等地迁出。有的到达粤西、有的到达海南。
前三次迁徙是客家方言形成的重要社会历史原因,后两次扩展了客家方言的范围,形成了今天全国各地的“客家方言岛”。
海外的客家语主要是主要是在19世纪末随福建、广东客籍离乡谋生者出洋而漂洋过海的。
?而赣南地区的客家人的分布也打上了客家先民历次南迁的烙印,宁都、石城、兴国以及于都北部、赣县北部、瑞金北部的客家人,基本上是前三次从中原南迁和闽西回迁的客家后裔。南康以及赣县南部、于都南部、上犹东部、会昌西北部、信丰北部、安远北部、大余北部的客家人,主要是在元明之际从赣中诸县迁来的客家先民后裔,约占赣南现有客家总数的百分之七十左右。龙南、定南、全南、寻乌诸县(和安远、信丰、两县南部),崇义以及大余县南部,上犹县西部,会昌南部、瑞金南部,这些地区的客家人,都是在明清之际由闽西、粤北粤东等地回迁入赣南的客家人及其后裔。
从客家民系的形成来看,客家方言的形成受别的方言影响较大。晋末唐宋可以说是属于原始客家方言阶段,据前人记载,汀虔南韶一带的方音与中原汉音相近而与闽广等地汉语距离很大,这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