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解剖.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制作者:惠海军 社旗二高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本,复习回顾下列问题: 一、“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 (1)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沉睡了多年的清王朝,为什么在19世纪40年代会有明士猛醒,要跳出井底看看外面的世界——背景简析 (2)魏源《海国图志》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林、魏思想有何共同处?对他们的思想进行评价? “中体西用”的背景、主要内容、根本目的、实践和评价(复习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内容、失败的标志和原因、意义) 合作探究: 1、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有何异同点? 2、洋务派与维新派异同点: 3、“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他们的名字、口号、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材料体现出康有为维新思想的什么特点?康有为为什么采用这个办法宣传西学? 4、从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和实践程度的角度对以下列人物进行排序并阐明理由。 A、(1)康有为(2)李鸿章(3)魏源(4)曾国藩(5)林则徐(6)梁启超 B、总结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 其子女都乃国家之栋梁也。 梁思成、梁思永、梁思庄、梁思达、梁思礼、梁思顺、梁思懿、梁思宁、梁思顺 观《少年中国说》并诵读引文,思考近代国人魂牵梦绕的情怀是什么? 梁启超(1873年~1929年) 《少年中国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魏源 李鸿章 康有为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课标导航: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二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地主阶级洋务派) 评价:只学习西方的科技,没有触动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 1、早期维新变法思想的内容和影响 2、康梁的维新思想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三 、维新变法思想(资产阶级改良派) 康梁维新思想的背景: 政治: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经济: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阶级: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思想:早期维新思想的奠基作用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1、层次性、渐进性、连续性(器物—制度) 2、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是与中国的民族危机紧密相连的 3、在东西文化碰撞交融中,中国文化经历了一个艰难痛苦的嬗变过程。 千年 变局 1840 1860 1895 第一次工业革命 自由资本主义 第二次工业革命 垄断资本主义 欧美资本主义崛起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战争 瓜分狂潮 苦苦求索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体西用 维新变法 地主阶级抵抗派 地主阶级 洋务派 器物层面 课堂小结 制度层面 资产阶级 改良派 思变才能崛起 只有当一个民族真正站起来的时候, 才能正视和反思她曾经遭受的屈辱…… 启示: 课堂拓展: 以史为鉴谈体会 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朱镕基总理 2007年9月6日在大连召开的“首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年会”的开幕式上,温家宝总理说未来的中国,只要一如既往的沿着王安石所提倡的这种:不畏、不法、不恤的改革精神走下去,未来中国的巨变、一定会让全世界刮目相看和异常震惊的! 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

文档评论(0)

贪玩蓝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