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

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教学目标: 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句的意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师:导入 由一段对话引出词语的语境义。并强调理解词语的语境义的重要性。 师:请大家回忆我们所做过的相关题型,总结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是: 1、根据文意,写出第几段中划线词在文中的含义或意思是什么? 2、第几段中的某个词指的是什么? 3、你如何理解文中某某词的含义? 师:针对这样的题型,我们该怎样来解答呢,请我们先看以下几道与之相关的题目。 语段一、指代式 记者肖英:在八十二年的人生历程中,您曾有过多次选择,我想知道,您是怎么寻找生活方向的? 王洛宾:我是在北京长大的。因为从小爱唱歌,中学毕业后,我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大学毕业后,我想去法国留学,然后回来报效祖国。然而,在那个年代,这种想法太抽象,是很难实现的。 冥冥之中,一个声音召唤着我。几经辗转,我终于来到了大西北,这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一步。走过青海的高原,新疆的戈壁,我终于发现,那里的民歌很美,我非常喜欢,渐渐地,这种喜欢不再是简单的爱好,而成为一种嗜好。在忘情地享受这种美的同时,我极力地想把这种美表现出来,让更多人能感受到。这时,我终于找到了生活的方向…… 8、第①节访谈中,王洛宾说“我终于找到了生活的方向”,“生活的方向”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8、答案:把大西北的民歌美表现出来,让更多人能感受到这种美 总结:这种题型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值得我们关注。这种题型的答案绝大多数情况下,所指代的内容就在前面紧靠着所提问的词语。 在上下文里总会有与之对应的阐释句,找到了阐释句就等与找到了答案。 有时指代内容没有现成词语可供使用,需要对文章进行分析、归纳与综合。 可用代入法去认真检验,看是否能完全替代这个词。 语段二:比喻式 3)不过话说回来,与当下的国学热一样,这一波文言热也存在不少问题。我们知道,作为与白话文相对的语体文,文言文有自己特殊的体式要求,有一整套关于起承转合、过接缴结的义法要求,它讲究意旨绾凑,笔法周匝,其虚字实字的调用与间架局势的布排无不极见巧难,而文章主旨的呈现与气调脉络的贯穿更有重重的讲究。但今人对此知之太少,甚至不加理会,以为翻一部《古文观止》读几篇唐宋八大家就可以纵笔横肆,结果写出的东西与近现代人明显存在差距,比之古人,更岂止有真鼎与伪觚之判。 3.(2分 )第三段中画线的“有真鼎与伪觚之判”的意思是 。 答案:言文特殊体式要求知之甚少的今人用文言写出的东西与古人之作存在巨大差距 总结:比喻式题型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最高,尤其值得我们重视。比喻式题型关键点有:①找准本体喻体、②以喻体的特征推导出本体应具备的特征。 语段三:特殊含义 应该认真对待文献综述 熊易寒 ③为什么必须有文献综述?一篇优秀的文献综述其实就是一幅学术谱系图。写文献综述不仅是为了陈述以往的相关研究,也不仅仅是为了表示对前辈、同行或知识产权的尊重,更是为了“认祖归宗”,对自己的研究进行定位。有时候只有把一篇文献放到学术史的脉络中去,放到学术传统中去,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这个文本:作者为什么要做这项研究?他的问题是什么?他试图与谁对话?我们在开始一项研究时也同样要有问题意识和对话意识,不能自说自话。对话的前提自然是倾听,如果连别人说了什么都不知道,如何进行对话?正是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问题”,才需要与对方进行讨论,否则便无话可说。通过综述的写作,我们就会知道:别人贡献了什么?我打算或者能够贡献什么?我是否在重复劳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撰写文献综述首先是为了尊重并真正进入一个学术传统,其次才是利他主义功能——为他人提供文献检索的路线图。 3.第③段加点词“倾听”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3.认真阅读 总结:这种形式的题目不同于比喻式,它在文中找不到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对应关系,而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给某个词语附加了特定的含义,脱离了这个语言环境这种特定的含义也就不复存在。“依据相关词语及行文思路的逻辑关系来理解词语含义”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先理解词语的原意,然后放置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分析,在明确词语所在的语句的句意,所在段落含义,所在语段前后关系的基础上去理解。 师:好的,刚才我们针对高考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的三类词的含义解读进行了分析和归纳。接下来,我们来操练一下。 咱们分一下组,一组研究一个语段, 二、课堂操练 语段四:2008年高考题 ③所谓历史文脉,就是指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它是在城市产生和发展的漫长

文档评论(0)

lxienc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