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醛 酮 醌 改.ppt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 金属还原法 (A) Na/C2H5OH还原法 (B) 金属镁或镁汞齐还原法 1) 克莱门森(Clemmensen)还原——酸性还原 (二)还原为烃 该还原法在有机合成中常用于直链烷基苯的合成。 2) Wolff-Kishner-Huang ming long还原法 Wolff-Kishner 还原法需在高温、高压下进行,我国化学家黄鸣龙对此法进行了改进,不仅使反应在常压下进行,而且避免了使用昂贵的无水肼: 但该还原法是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所以当分子中含有对碱敏感的基团时,不能使用这种还原法。 三、氧化反应 醛易被氧化,弱的氧化剂即可将醛氧化为羧酸。 土伦试剂和斐林试剂是弱氧化剂,只氧化醛,不氧化酮和C=C,故可用来区别醛和酮。 酮难被氧化,使用强氧化剂(如重铬酸钾和浓硫酸)氧化酮,则发生碳链的断裂而生成复杂的氧化产物,无意义。 Fehling试剂:CuSO4和酒石酸钾钠碱溶液的混合液 然而,脂环酮如环己酮氧化成己二酸等具有合成意义。 α-H的活性:醛、酮分子中由于羰基的影响,α-H变得活泼,具有酸性,所以带有α-H的醛、酮具有如下的性质: 简单脂肪醛在平衡体系中的烯醇式含量极少; 随着吸电子基团的增加,烯醇式含量逐渐增加!! 四、烃基上的反应 1.互变异构 在溶液中有α-H的醛、酮是以酮式和烯醇式互变平衡而存在的。 2.α-H的卤代反应 a)卤代反应 醛、酮的α-H易被卤素取代生成α-卤代醛、酮,特别是在碱溶液中,反应能很顺利的进行。 碱催化卤代反应机理: 碱的作用是加速烯醇盐的形成。生成的一卤代醛(酮),因卤原子的吸电子作用使α-H的酸性增强而更易离去,故碱催化卤代反应难以停留在一取代阶段,易生成α, α, α-三卤代物。 生成的三卤代物,因-CX3为强吸电基团,使得羰基碳原子的活性大大增加,在OHˉ的作用下发生亲核加成反应,进而离去-CX3,生成减少一个碳原子的羧酸和卤仿。 b)卤仿反应 含有α-甲基的醛酮在碱溶液中与卤素反应,则生成卤仿。 * * Chapter 9 醛 酮 醌 醛和酮都是分子中含有羰基(碳氧双键)的化合物,羰基与一个烃基相连的化合物称为醛,与两个烃基相连的称为酮。 9.1 醛、酮的分类,同分异构和命名 一、分类 二、同分异构现象 醛酮的异构现象有碳链异构和羰基的位置异构。 三、醛酮的命名 选择含有羰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从靠近羰基的一端开始编号。 CH3 CH3 3,7-二甲基-6-辛烯醛 3-甲基-2-乙基戊醛 3-甲基环己酮 碳原子的位置也可用希腊字母表示: 9.2 醛、酮的结构 醛分子中,羰基至少要与一个氢原子直接相连,故醛基一定位于链端。 酮分子中的羰基与两个烃基直接相连,故羰基必然位于碳链中间。 羰基的结构: C=O双键中氧原子的电负性比碳原子大,所以π电子云的分布偏向氧原子,故羰基是极化的,氧原子上带部分负电荷,碳原子上带部分正电荷。 9.6 醛、酮的化学性质 因π键的极化,使得O上带部分负电荷,C上带部分正电荷,O可以形成比较稳定的O-,它较带正电荷的C要稳定得多,因此反应中心是羰基中C+; 羰基易与亲核试剂进行加成反应(亲核加成反应)。 此外,受羰基的影响,α-H较活泼,而发生一系列反应。 亲核加成反应和α-H的反应是醛、酮的两类主要化学性质。 亲核加成 反应 9.5 醛、酮的物理性质(自学) 一、亲核加成反应(C、N、O、S etc.) 1.与氢氰酸的加成 增加一个碳的α羟基酸 (一)与含C亲核试剂的亲核加成反应 历程: 反应活性:1.碳上电荷密度越低,越利于亲核试剂的进攻; 3.反应条件:需是醛或甲基酮,非甲基酮如芳酮不能与HCN反应。 2.空间影响:羰基所连的基团越小越利于反应的进行; 用丙酮为原料合成有机玻璃单体:α-甲基丙烯酸甲酯 + H3O + HCN (CH3)2CCOOH OH H2SO4 Δ CH2=CCOOH CH2=CCOOCH3 CH3OH /Δ H2SO4 2.与RMgX(格氏试剂)的加成 其中R为伯仲叔烷基;R1、R2为H或烷基,即为醛或酮,也可以为CO2,当为CO2时产物为酸。 这类加成反应还可在分子内进行: 3.与M-C≡CH(金属炔化物)的加成 与氨及其衍生物的加成反应: 醛、酮能与氨及其衍生物反应生成一系列的化合物。 醛、酮与氨或伯胺反应生成亚胺(西佛碱),亚胺不稳定,故 不作要求。 醛、酮与芳胺反应生成的亚胺(西佛碱)较稳定,但在有机合 成上无重要意义,故也不作要求。 (二)与含N亲核试剂的

文档评论(0)

1192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