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因素警示标识告知卡.doc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职业危害因素警示标识告知卡

附件6: 其他职业危害因素警示标识和告知卡内容 职业危害因素 理化特性(危险特性) 健康危害 应急处理 防护措施 告知标识 粉尘 (dust) 高浓度粉尘场所遇明火、电火花易引起燃烧、爆炸。 粉尘侵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有呼吸系统、眼睛、皮肤等,其中呼气系统为主要途径。粉尘侵入呼吸系统,会引发尘肺、呼吸系统肿瘤和局部刺激作用等病症。 发现身体状况异常时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 采取湿式作业、密闭尘源、通风除尘,对除尘设施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除尘设施运转正常,加强个体防护,接触粉尘从业人员应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减少身体暴露部位,根据粉尘性质,佩戴多种防尘口罩,以防止粉尘从呼吸道进入,造成危害。 炭疽 (anthrax) 由炭疽芽孢杆菌能引起人畜共患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可经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三种途径进入人体。主要损害微血管内皮细胞。皮肤型特点是病灶坚实、无明显疼痛、不化脓;肺型,喘鸣、紫绀或颈、胸部皮下水肿、肺内散在湿啰音或胸膜炎体征;肠型,呕吐、腹痛、腹泻;脑膜型与其他原因所致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类似;败血型,高热、头痛、出血、呕吐、毒血症、感染性休克或DIC等。 严格隔离治疗至痂皮脱落或症状消失。治疗药物首选青霉素。皮肤炭疽可用青霉素肌注或静滴。毒血症严重者可肌注或静脉注抗炭疽血清,或静滴氢化可的松。 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病人及病畜分泌物、排泄物应严格消毒处理、焚毁病尸死畜,严禁销售病畜肉、乳、皮毛。高危人群接种无毒活菌苗,疫区畜群可接种无毒芽孢菌苗。 布氏杆菌 (brucellosis) 是一类革兰氏阴性的短小杆菌,牛、羊、猪等动物最易感染,引起母畜传染性流产。人类接触带菌动物或食用病畜及其乳制品,均可被感染。 布氏杆菌可经消化道、呼吸道、生殖系统黏膜及损伤甚至未损伤的皮肤等多种途径传播。临床表现为不规则性波状热、多汗和关节肌肉疼痛。 隔离治疗,急性期应住院隔离治疗至症状消失,血培养阴性为止。急性期和慢性期均可使用四环素、链霉素、利福平等抗生素治疗。 密切接触牲畜及其产品的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处理可疑病畜时,需要戴口罩、眼镜和手套,穿防护衣、皮肤有伤口者应暂时避免接触家畜,防止经皮肤、黏膜和呼吸道感染本病。 职业性森林脑炎 (forest encephalitis) 蜱是森脑病毒传播媒介,又是长期宿主,其中森林硬蜱的带病毒率最高,为主要的媒介。 主要经硬蜱吸血传播。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发病特点是:①发热一般在38℃以上,以稽留热型最多见;②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和瘫痪是神经系统损害的突出表现;③脑脊液检查呈典型病毒性中枢神经感染性改变。 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是主要措施。 在林区工作时穿五紧防护服及高筒靴,头戴防虫罩,加强防蜱。预防接种森林脑炎疫苗。林区工作做好治疗药品应急准备。 高温作业 (work in hot environment) 是指以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平均温度为参照基础,其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而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室外温度2℃或2℃以上的作业。 高温可导致急性热致疾病(如刺热、痱子和中暑)和慢性热致疾病(慢性热衰竭、高血压、心肌损害、消化系统疾病、皮肤疾病、热带性嗜睡、肾结石、缺水性热衰竭等)。 应使患者迅速离开高温作业环境,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安静休息,给予含盐清凉饮料,必要时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 供给饮料和补充营养;个人防护,高温工人的工作服,应以耐热、导热系数小而透气性能好的织物制成。加强医疗预防工作,对高温作业工人应进行就业前和入署前体格检查。大型厂矿可专门设立具空气调节系统的工人休息公寓,保证高温作业工人在夏季有充分的睡眠与休息。 低温作业 (cold work) 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其工作地点平均气温等于或低于5℃的作业。 人体具有适应寒冷的能力,但是超过适应能力,体温调节发生障碍,则体温过低,影响机体功能,出现血压、脉搏、瞳孔对光反应等消失,甚至出现肺水肿、心室纤颤和死亡。 ①迅速脱离寒冷环境,防止继续受冻;②抓紧时间尽早快速复温;③局部涂敷冻伤膏;④改善局部微循环;⑤抗休克,抗感染和保暖;⑥应用内服活血化瘀等类药物;⑦二、三度冻伤未能分清者按三度冻伤治疗。 做好防寒和保暖工作。注意个人防护。劳动强度不可过高,防止过度出汗。禁止饮酒,酒精除影响注意和判断力外,还由于使血管扩张,减少寒战,增加身体散热而诱发体温过低。 高气压作业 (high-pressure job) 高压环境作业后减压不当,体内原已溶解的气体超过了过饱和界限,在血管内外及组织中形成气泡可引起全身性的疾病。 减压病为在高气压下工作一定时间后,在转向正常气压时,因减压过速所致的职业病。此时人体的组织和血液中产生气泡,致血液循环障碍和组织损伤。临床表现为皮肤奇痒,并有灼热感,蚁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ikangdw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