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临床病理讨论会(病理)
院级临床病例讨论会 病理部分 临床资料 ■ 患者,女,32岁;3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侧颈部肿大包块,考虑“淋巴结肿大” ■ 血液检查示:血小板计数27*10^9/L↓、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比率32%,中性杆状核粒细胞比例20%,中晚幼粒细胞比例10%,原始+幼稚细胞比例2%,遂行细胞学穿刺提示查见转移样淋巴细胞 ■ 请淋巴病区会诊后:外周血相提示血小板减少,并见原始及幼稚细胞,临床考虑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行骨髓穿刺检查,考虑“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 1月前患者发现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就诊其他医院,骨髓提示:ALL-L3。 ■ 病情恶化后转入我院血液内科,经查:白细胞计数13.2*10^9/L↑、血红蛋白浓度69g/L↓、血小板计数16*10^9/L↓ 肿瘤标志物无异常 ■ PET/CT检查:1、双侧颌下、双侧颈部、右侧咽旁间隙、双侧锁骨上下区、右侧腋窝多发淋巴结显示伴FDG代谢异常增高;双侧多肋骨、双侧股骨头、双侧肩胛骨、双侧锁骨、脊柱多椎体、双侧髂骨、双侧股骨弥漫性FDG代谢异常增高;2、脾大。 ■我院骨髓涂片检查提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同时取骨髓活检。 诊断 淋巴造血系统肿瘤 其他? 逆向思维,鉴别诊断比诊断更重要:不是要寻找证据支持某一诊断,而是寻找不支持该诊断的证据 常见小细胞肿瘤类型 神经母细胞瘤 起源于原始神经嵴细胞,是儿童第三类常见的恶性肿瘤及常见的颅外实体瘤,大约1/4是先天性的。 临床表现:依据患者年龄、肿块部位以及相应的临床综合征的存在与否而有所不同。常表现为慢性消耗性疾病,如发热、消瘦、胃肠道紊乱(水样泻)、贫血等。 骨外Ewing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层瘤 肿瘤谱系:定义性特征存在非随机性染色体易位,该易位导致22q12位点的EWS基因与转录因子ETS家族中数个成员之一的融合。 临床表现:ES/PNET年龄范围较宽,几乎可以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表现为生长迅速的深部肿块。 病理表现:单一的小圆形细胞排列紧密,呈小叶状结构;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直径约10-15μm,核膜明显,核仁不明显或细小。 临床行为:具有高度侵袭性,肺和骨是常见的转移部位,局限性病例采用外科切除和(或)放疗以及系统性化疗的联合应用可使这组患者治愈率接近75%。 免疫表型:无特异性标记物,主要是排除性诊断,表达CD99(MIC2基因产物,糖蛋白p30/32) 分子遗传学:90%病例有t(11;22)(q24;q12)染色体异常,产生EWS-FLI融合基因;其次为t(21;22)(q22;q12)染色体异常,产生EWS-ERG融合蛋白。 低分化滑膜肉瘤 命名:实际上极少发生在关节腔内,且可见于与滑膜结构无关的部位,与正常滑膜在免疫表型和超微结构上存在很大差异;现在一些研究者建议重命名为癌肉瘤或软组织梭形细胞癌。 临床表现:年龄范围6-82岁,平均34岁;好发于四肢,多数位于关节附近;头颈部是第二好发部位;最常表现为可触及的深部肿块,通常肿瘤生长缓慢且隐匿,有些病例最初常误诊为关节炎或关节囊炎;影像学大部分肿瘤可见钙化。约半数肿瘤发生转移,最常见为肺、其次是淋巴结和骨髓。 免疫组织化学表现:多数表达细胞角蛋白和上皮膜抗原(AE1/AE3、EMA)。 分子遗传学:几乎所有滑膜肉瘤均有t(X;18)(p11;q11)平衡易位,产生SYT-SSX1/SYT-SSX2基因融合。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esmoplastic small round cell tumor,DSRCT) 临床表现:多数患者年龄在15-35岁之间;男女比例约4:1,表现为广泛受累的腹部和(或)盆腔肿物,也可发生在睾丸、卵巢、中枢神经系统、鼻窦、四肢、骨、肺、肾、胰腺等处。 分子遗传学:独特的t(11;22)(q13;q12)基因易位,产生EWSR1-WT1融合基因。 高侵袭性肿瘤,预后非常差,多学科治疗有助于改善生存情况。 小细胞癌 常见肿瘤类型,发现时有广泛播散倾向,因此该肿瘤仅分为局限性和广泛性,而不采用TNM分期系统。 预后:组织学或遗传学都不能预测预后,不利因素包括广泛播散、一般情况差、血清LDH或碱性磷酸酶升高、低白蛋白和低血钠等。 横纹肌肉瘤 预后较好 葡萄簇状横纹肌肉瘤 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 预后居中 胚胎性横纹肌肉瘤 预后较差 腺泡状横纹肌肉瘤 多形性横纹肌肉瘤/未分化肉瘤 腺泡状横纹肌肉瘤 高峰发病年龄10-25岁,易发生与四肢深部软组织,也可发生在头颈部、躯干、会阴、盆腔及腹膜后等其他部位。 转移:任何阶段都可以发生转移,是少数以淋巴结转移为首发表现的软组织肿瘤之一,20%病例在就诊时就已发生转移,常见转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