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福建盐茶物价初探.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代福建盐茶物价初探

宋代福建盐、茶物价初探 无论是在现在还是在古代,物价一直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古今体制虽然大有不同,但是通过研究宋代经济关系集中体现的物价,对于我们现在更好地看待物价上涨这一现实还是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 在进行对福建盐、茶物价进行具体叙述时,我们先来对宋代的货币做一些初步而又浅显的了解。第一,宋代货币的种类。种类繁多。在宋代有金属货币和纸币以及混合使用三大类。金属货币中既有铜钱,又有铁钱、夹锡钱;币值既有小平钱,也有折二钱、折三钱、折五钱、折十钱、当二钱、当三钱、当五钱、当十钱,铁钱还有大小之分;质量上及购买力方面还有官钱与私铸的沙毛钱的区别。纸币中既有交子(包括四川交子、两淮交子)、会子(包括行在会子、湖广会子、小会子、金银会子、川会子等),又有关子、前子等纸币,纸币还分新、旧,不同界别的纸币在不同时期的实际价值不同。此外还有混合使用的“钱会中半”。这些虽然都是以贯、文为单位,但实际比价却相去甚远。更麻烦的是,大多史料只言钱数而不说明是哪种钱币。因而有时会出现一物多价的现象。第二,宋代的陌制。在宋代,官方通用的是省陌,又称官陌即一贯为770文,此外还有足陌即一贯为1000文、市陌(其因地区而异,因行业而异)。如孟元老所说:“都市钱陌,官用七十七,街市通用七十五,鱼、肉、菜七十二陌,金银七十四,珍珠、雇婢妮、买虫蚁六十八,文字五十六陌,行市各有长短使用。”而且,许多钱数并不注明陌制,让人无所是从。一般来说,官方用钱除了明确陌制外,都应是官陌即省陌,而南宋的会子都是省陌。省陌是官价,实际币值又因时因地二不同。第三,宋代钱币基本单位。宋代的基本单位有贯、文,一贯为1000文,但常常贯、文不清。有的钱数单位用贯,如“二百八十三万贯”,有时为了显示字数的浩大,单位用钱即文,如“二百八十三万钱”即2830贯。但是在现在所留下的文献资料里只有钱数没有单位,让人不知道其所言到底是多少贯还是多少钱—其间有1000倍的差别。有时连宋人自己也会发生混乱。如:宋太宗时,李虚已向皇帝献诗,宋太宗大悦,准备奖赏他,本来想要赐的是50贯,但是因为说错了或者是听错了,有关部门支出的是500贯。第四,宋代实行价格二元制。宋代的商品价格,分官价和民价两种。也就是说,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同一种商品,有至少两种价格。官价是官方制定的有利于官方的价格或调控市场的价格,通常是禁榷物品和控制商品,如盐、金银、粮食等。与之相对称的民价,就是市场价,与官价的相对稳定性相比,其特点是随供求关系的变化而起伏不定。由此可见,衡量物价的宋代货币是何其的复杂,堪称中国历史之最。这些都使得宋代物价成为宋代经济史研究的一大难点。尽管如此,既然已经选了这个题目我只好硬着头皮,阅读有关宋代物价研究方面的相关书籍,并决定从自己感兴趣的盐以及茶、酒的物价入手,对自己所得到的材料进行整理,试着对宋代的盐、茶、酒的价格进行了解,与其说是初探还不如说是不全的综述。由于能力有限,对于这些商品的价格没有兑换成现在我们所使用的人民币。由于物价有着明显的时间性和空间性特征,同一商品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差距很大,于是对于福建盐、茶的物价也只能作一个大概的了解。 (一)、福建商品—盐的物价。 食盐作为民生不可须臾或缺的必需品,因而历代多实行官府专卖,价格垄断,利润丰厚。民间为反抗高价官盐,往往冒险买卖私盐。于是盐价就有了官盐和私盐之分了。宋代食盐种类有:颗盐即陕西路所产的解池盐和河东路盐,末盐即沿海地区所产的海盐,以及四川所产的井盐。宋代盐政基本政策是:“宋自削平诸国,天下盐利皆归县官。”“尤重私贩之禁。”为了实行禁榷,政府人为地划分出不同的销售区域,但在有的地区也实行通商,因此盐价问题十分复杂。 在了解了宋代时期的主要盐政基本政策后,我们在来看看福建的食盐价格。太平兴国八年即983年,朝廷对福建的盐政作了改革:“除福建诸州盐禁,官卖之,斤为钱二十五。”官卖盐的定价是每斤25文,远低于东南的其他地区。元丰年间,福建沿海地区的盐每升5文,“比浙贱数倍”。约合每斤10文的价格,远远低于两浙。绍兴初,“闽中旧官卖盐,每斤二十七文。今民间每斤至百二三十文,细民均被其害,而盗贩所以公行也。”大概是指北宋中后期福建大部分地区官卖盐的价格是每斤二十七文,比宋太宗时只涨了2文。但到绍兴初猛然上涨到每斤120至130文,但是这只是因为战乱,不会持久。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福建转运司盐本钱即官方的买入价为每斤25文:“漕臣盐本钱为每斤二十五钱。”绍兴三十一年,邵武军签判赵不已言:“本路每岁遂抱纳钞盐钱一十万缗,节次增至三十万缗为额。钞钱每增,盐价遂长。顷年每斤不过三五十文,今甚者至百有余钱矣·······且如本路岁卖盐一千一百三十万斤,以钱百二十为率,计收钱百三十五万六千缗。”可见绍兴中,福建官卖盐价每斤不过30至50文,彻

文档评论(0)

liuda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