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CT检查技术总汇.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体位与扫描技术 常用体位为仰卧位。 体位变换的原则是:水充盈法病变部置于低位,气充盈法病变部置于高位。扫描范围上界为膈顶,下界可根据不同需求而有所不同 增强扫描 增强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从手臂或肘前静脉给药。采用三期扫描。三期扫描参数分别为: 造影剂总量80~100ml 注射速率3~3.5ml/s 扫描延时:(1)动脉期20~30s (2)门脉期60~80s (3)平衡期3~4min 冠状位多平面MPR重建 表面成像SSD技术 影响腹部CT增强扫描效果因素分析 一、对比剂注入量不足 对比剂用量,药品说明书上为1~2 ml/ kg ,增强扫描后脏器密度值可达到诊断要求。因抽吸药液及排空气过程中有5 ml左右的药液损耗,静脉穿刺成功后增强扫描前须预推3~5 ml 对比剂以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及有无血管渗漏 ,故每瓶100 ml 包装的对比剂实际可用量只有90 ml 。对于体重大于90 kg 的患者,对比剂用量达不到要求,使照影图像效果减弱。 二、对比剂注入速度及压力不足 一般认为靶器官增强效果在其他因素均正常时和注射速度成正比。对比剂静脉注射前未准确设置速度、压力等高压注射器参数,从而不能保证密度峰值在设定时间内出现,造成脏器密度达不到诊断要求。 解决对策:注射速度原则为患者体质好、强壮、血管正常时注射速度为3. 0~3. 5 ml/ s ,患者体质、血管条件一般时注射速度为2. 8~3. 0 ml/ s ,年老体弱、近期经常化疗患者及血管条件较差、脆性大时注射速度为2. 5~2. 8 ml/ s ;对于特定脏器,注射速度越快,对比剂峰值出现时间越早,注射速度慢则峰值出现时间晚,注射时可根据扫描部位、患者一般情况、血管条件、诊断要求编程设置注射压力、流量、注射时间等参数,以便使机器扫描速度与注射速度、压力等注射器参数达到最佳匹配,确保扫描脏器密度值达到诊断要求。 三、对比剂外渗 由于对比剂黏稠度高,如选用头皮针或直径过细的普通注射针,高压注射时针头易被反弹出血管外;静脉穿刺操作不当或患者不配合,易发生针头刺破血管造成对比剂外渗。临床上常以肿胀范围判断药液是否渗漏,以肿胀范围 3 cm 判断为对比剂外渗 。 解决对策;高压注射开始后发生少量药液渗漏,可以继续进行注射,对增强扫描无大的影响,发生多量甚至完全性渗漏则必须停止注射;选用18 号静脉留置套管针,因其为医用塑料制品,在血管内有很好的柔韧性,血管顺应强,并与穿刺点血管壁街接紧密,可以随体位改变而不易穿破血管,有很好的防渗漏效果 ;合理选择穿刺静脉,宜在上肢选择粗、直且弹性较好的静脉,尽量避免选用近日内反复穿刺过的静脉,老年患者血管脆性大、弹性差,尽量选择较大血管;由于高压注射时护理人员不在现场观察,不能及时发现渗漏情况,因此,在注射前嘱患者不要乱动,告知对比剂渗漏表现,如有不适及时通过对讲系统通知医护人员。 四、静脉注射部位不当 静脉注射部位选择不当,影响受检脏器密度峰值出现时间,影响不同脏器密度峰值出现的顺序。 解决对策: CT 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血循环途径及受检部位解剖知识,了解患者病变情况,根据诊断要求合理选择穿刺部位。肺及纵隔增强时,宜选择左上肢静脉,不宜选右上肢静脉,若经右侧上肢静脉注入对比剂,其不能进入左侧头臂静脉及其跨越纵隔的部分,使左头臂静脉不能充盈显影,影响与左侧血管前淋巴结的鉴别。 肝脏增强扫描患者宜选择上肢静脉而非下肢静脉穿刺,因从上肢静脉注入造影剂,在肝脏动脉期及门脉期时,对比剂尚未到达下腔静脉,下腔静脉并未充盈显影,如果从下肢静脉注入造影剂,则对比剂先到达下腔静脉,在动脉期及门脉期的肝脏增强图像上出现充盈显影的下腔静脉,与常规图像不同,可对诊断造成干扰。 五、扫描方式选择不当 扫描方式选择不当可致上腔静脉中高浓度造影剂所形成的放射性伪影,影响上纵隔病变观察,另则做头颈CTA时椎动脉起始部观察不清。 解决对策:上纵隔病变扫描方向从足侧到头侧,头颈动脉CTA扫描方向从头顶至足侧扫描。 各项参数操作不当可影响CT 增强扫描效果。因此在工作中应严格掌握对比剂注入量,准确设置对比剂注入速度及压力、扫描方式、注射参数,合理选择穿刺针、穿刺静脉、静脉注射部位,可有效地避免由于人为操作因素对CT增强扫描效果造成的不良影响,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谢谢大家!!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腹部CT检查技术 刘 振 2013-05-31 一 .腹部CT检查目的 腹部CT检查是为了解腹腔脏器有没有感染性疾病,如炎症、结核、脓肿等;有没有占位,如良、恶性肿瘤,转移性肿瘤

文档评论(0)

ss5586337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