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小麦开花与结实讲稿范例.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开花与结实 穗 开花 籽粒形成 灌浆成熟 影响粒重生育条件 开花 时间:春小麦抽穗后4~5d开花,有的品种边抽穗边开花。每株小麦3~5d开完花,同一地块约一周内开完,昼夜都可开花,但80%是在白天开放。有两个开花高峰期:上午9~11时,下午3~6时 条件:开花的最低温度9~11℃,最适18~20℃,最高为30℃。最适的大气相对湿度 70~80%,低于20%影响正常授粉 籽粒形成 籽粒形成过程是光合产物的形成、调运、聚积、固化的过程,我国大部分地区籽粒形成一般经历30~40d,少数地区长达60d以上。 胚的发育:由开花到籽粒成熟要经过30~38d,卵受精后1~2d内分裂为二细胞的原胚,5d时形成生长点,17d形成外胚叶,盾片约5d具雏形,胚形成12d左右开始出现胚根原基。受精后10d籽粒外形基本形成,胚具有发芽能力 籽粒体积变化:开花受精后,籽粒长度增加的最快,开花后9~10d,长度达到最大值的3/4,此后,花后15d左右,宽、厚才依次显著增长 花后22~24d,宽、厚达到最大值,此时体积最大(顶满仓)。籽粒体积达到最大值后,由于缩水,体积开始缩减,这一过程之中长度缩减不明显,宽厚度缩减显著。外界条件变化对长度影响不大,宽度影响显著,厚度影响最大 籽粒干重变化:籽粒最大长度的3/4(多半仁)之前,干物质积累不多,籽粒中充满清水状液体。此时,主要是建成胚及胚乳,称之为籽粒形成期。 多半仁后,干物质显著增加,开始积累小淀粉粒,所以胚乳中物质从清水状转为浊浆状。继之,开始积累大淀粉粒,灌浆开始,胚乳中物质转为乳状(乳熟期)。 体积最大时,干物质增长量达高峰,胚乳中物质由乳状转为稠乳状,继而变成面筋状。蜡熟期开始,干物质基本停止增长 籽粒含水量的变化:含水量变化分三个阶段: 坐脐~多半仁,含水量不断增长——水分增长阶段 多半仁~面筋期结束,含水量保持稳定水平——水分平衡阶段 面筋期以后,含水量急剧下降——水分缩减阶段 营养器官衰老过程:一般认为营养器官中贮藏性光合物质向籽粒的转移量约占籽粒干重总量的5~10%,籽粒干重主要来源是抽穗后绿色体的光合产物。因此,各营养器官衰老的时间不同,对粒重的贡献也不同 灌浆成熟 乳熟:乳熟也称绿熟,是继续灌浆的过程,一般12~19d左右,温度低时明显延长。 初期籽粒呈绿色,胚乳中充满白的乳状汁液,汁液浓度随灌浆进展而变稠 籽粒体积与鲜重达最大值,粒色绿而有光泽,这一时期是植株各部分贮存物质和上层叶片光合产物向籽粒中输送累积最旺盛的时期 此期结束时,内容物乳胶状,干重达最大值90%左右,水分含量50%左右 温度对籽粒灌浆速度影响很大,最适20~22℃,高温加速灌浆进程 蜡熟:蜡熟也称黄熟,进入此期植株各部分由绿转黄,籽粒逐渐变硬,内容物初期呈凝蜡状,可朔性较大,可用手挤破并搓成条,后期变硬,不易捏碎 含氮物质和淀粉含量在蜡熟中末期达最大值,可溶性物质也在此期加速转化,成为贮存性状态。至此期末,籽粒干物质重提高。含水量降为20%,此期一般历经6~15d 蜡熟中末期由于干物质积累在此期达最高峰,生理上已正常成熟,是带秆收割的最适期 完熟:植株全部枯黄,籽粒含水量下降至16%,籽粒完全变硬,形状和色泽呈品种固有特征,无论采用何种收获方法,均不得晚于此期。完熟期一般3~5d,籽粒仍继续脱水。有休眠期的种子,开始进入休眠过程 影响粒重的生育条件 温度:灌浆的最适温度为日均温20~24℃,高于25℃或低于12℃都不利灌浆 光照:籽粒积累的光合物质合成和运转均要求在一定的光照条件下进行 土壤水分:田间持水量的60%~75%。但在灌浆后期应维持土壤有效水分的下限 土壤养分:高产麦田植株对氮素吸收有两个高峰:第一个是拔节至挑旗,第二个是开花到成熟 * * 籽粒形成及灌浆、成熟过程中的 干重和含水量的变化

文档评论(0)

ss5586337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