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量子物理基础21-04德布罗意假设电子衍射实验程序.ppt

大学物理,量子物理基础21-04德布罗意假设电子衍射实验程序.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光的衍射   对于光波,衍射图样中最亮的地方,从波动的观点看,该处的光强最大,或者说光振动的振幅平方最大;从粒子的观点看,某处光的强度大,表示单位时间内到达该处的光子数多,即光子到达该处的概率大。   相应地,衍射花样最暗的地方,光强最小,光子到达该处的概率最小。   所以,光子在某处出现的概率与该处的光强(光振振幅平方)成正比。 光的衍射和电子衍射的对比: 电子数 N=7 电子数 N=100 电子数 N=3000 电子数 N=20000 单个粒子在哪一处出现是偶然事件; 大量粒子的分布有确定的统计规律。 电子双缝干涉图样 出现概率小 出现概率大 电子数 N=70000 2)电子衍射   从粒子的观点看,衍射图样中电子射到各处的概率不同。电子密集的地方概率大,电子稀疏的地方概率小。   从波动的观点来看,电子密集的地方波的强度大,电子稀疏的地方波的强度小。所以,电子在某处出现的概率,就反映了该处德布罗意波的强度。对电子是如此,对其它粒子也是如此。   在某处德布罗意波的强度,与粒子在该处出现的概率成正比。这就是德布罗意波的统计解释。 实验发现,电子探测器中的电流出现明显的选择性,例如,只有在加速电压时,探测器中电流才有极大值,要解释这样的实验结果,就必须承认电子具有波动性。 例如,当入射电子速经54V电压加速后,在θ=50°的方向上,散射电子束电流有一明显的峰值.若将电子视为粒子,对这一现象是难以说明的.玻恩注意到这件事并指出,这个实验是德布罗物质波假说所预言的电子衍射的“证据”.把镍晶体看作电子德布罗意波的三维光栅,可以说明出现这个“反常”散射峰值的方向应该就是电子束经过晶体所产生的衍射极大的方向.根据用X光衍射所求得的镍晶体中原子间距的数据,可以算出发生这一衍射现象的波的波长.计算结果表明,这正是入射电子束的德布罗意波长. 由德布罗意关系给出的波长值稍大一点,经分析,原因是电子受正离子的吸引,在晶体中的波长比在真空中稍小(动量稍大)。经修正后,理论值与实验结果完全符合。 微观粒子的波动性已经在现代科学技术上得到应用。一个常见的例子是电子显微镜,其分辨率较光学显微镜为高,这是因为电子束的波长较之可见光的波长要短得多的缘故。   衍射图样的出现,是由于电子不均匀地射向照相底片各处形成的,有些地方电子密集,有些地方电子稀疏,表示电子射到各处的概率是不同的,电子密集的地方概率大,电子稀疏的地方概率小。   这些结果充分表明,干涉图象的出现体现了微观粒子的共同特性,而且它并不是由微观粒子相互之间作用产生的,不能认为是两个电子的波干涉的结果,实质上是单个微观粒子属性的集体贡献。 (因只有驻波是一稳定的振动状态,不辐射能量) 德布罗意把原子定态与驻波联系起来,即把能量量子化与有限空间驻波的波长和频率联系起来。如电子绕原子一周,驻波应衔接,所以圆周长应等于波长的整数倍。 因普朗克常数极其微小,子弹的波长小到实验难以测量的程度(足球的波长也是如此),它们只表现出粒子性,并不是说没有波动性。 (因只有驻波是一稳定的振动状态,不辐射能量) 德布罗意把原子定态与驻波联系起来,即把能量量子化与有限空间驻波的波长和频率联系起来。如电子绕原子一周,驻波应衔接,所以圆周长应等于波长的整数倍。   1926年6月,德国物理学家玻恩(Born,1882—1972年)在题为《碰撞现象的量子力学》的论文中,提出了德布罗意波的统计意义,认为波函数体现了发现粒子的概率,这是每个粒子在他所处环境中所具有的性质。   如果有大量的粒子,那么在某处粒子的密度就与此处发现一个粒子的概率成正比。把这情况同光来对比,光的强弱同光子的数目成正比,而在某一处的光子数同该处发现一个光子的概率成正比,但我们知道光的强弱是同光波的电场或磁场强度的平方成正比的,足见在某处发现一个光子的概率同光波的电场或磁场强度的平方成正比。   一个电子在底片上出现在什么地方完全是不确定的、随机的,但在各个地方出现的几率是一定的。物质波强度大的地方,每个电子在该处出现的几率大,因此投射到该处的电子数多。   结论:衍射实验所揭示的电子的波动性是:许多电子在同一个实验中的统计结果,或者是一个电子在许多次相同实验中的统计结果。    1924年,时为研究生的青年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在 Einstein 光量子理论的启发下,注意到经典理论在处理电子,原子等实物粒子方面所遇到的困难,是否会是经典理论走了另一个极端,即仅注意到粒子性一方面,而忽视了其波动性一方面。他 (1)仔细分析了光的微粒说与波动说的发展史; (2)注意到了几何光学与经典力学的相似性,提出了实物粒子(静质量 m 不等于 0 的粒子)也具有波动性。也就是说,粒子和光一样也具有波动-粒子二重性,二方面必有类似的关系相联系。 物理

文档评论(0)

475333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