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亚里士多德美学思想 亚里士多德被称为古代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著述据说有一千多种,已查到目录有360多种,涉猎物理学、逻辑学、形而上学、自然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诗学、修辞学、植物学、动物学、教育学等等。 主要著作 1、逻辑学:《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题篇》、《辩谬篇》 2、形而上学:《形而上学》 3、自然哲学:《物理学》、《气象学》、《论天》、《论生灭》 4、论动物:《动物志》、《动物之构造》、《动物之运动》、《动物之行进》、《动物之生殖》 5、论人:《论灵魂》、《论感觉和被感觉的》、《论记忆》、《论睡眠》、《论梦》、《论睡眠中的预兆》、《论生命的长短》、《论青年、老年及死亡》、《论呼吸》、《论气息》 6、伦理学和政治学:《尼各马克伦理学》、《优台谟伦理学》、《政治学》 7、美学:《修辞学》、《诗学》 形而上学 亚里士多德把人类的知识分为三部分,用大树作比喻:第一部分,最基础的部分,也就是树根,是形而上学,它是一切知识的奠基;第二部分是物理学,好比树干;第三部分是其他自然科学,以树枝来比喻。中文译名“形而上学”取自《易经》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语,由日本人(明治时期)井上哲次郎metaphysic翻译而来。 亚氏的科学分类 理论性科学 ——数学、物理学、形而上学(观 ) 实践性科学——政治学、伦理学,理财学(行) 创制性科学——诗学、修辞学(言) 罗素所说:“作为一个哲学家,在许多方面和所有他的前人都非常之不同。他是第一个像教授一样地著书立说的人:他的论著是有系统的,他的讨论也分门别类,他是一个职业的教师而不是一个凭灵感所鼓舞的先知。他的作品是批判的、细致的、平凡的,而没有任何巴库斯激情主义的痕迹。柏拉图思想中的奥尔弗斯成份在亚里士多德里面被冲淡了,而且被掺进了一剂强烈的常识感。” 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分歧 第一,亚里士多德反对柏拉图把理式看成宇宙的原型而客观事物只是理式的摹仿的说法,相反,他认为世界是客观的存在,这些事物都具有物质性。任何事物都是理念与现实、概念与实体的统一。没有现实和实体,理念概念没有意义。 第二,亚里士多德反对柏拉图说的不知道宇宙的本质,就无从知道事物的本质的说法,相反,他认为感觉乃是认识客观事物的起点,否定感觉,就无从知道世界。而且感觉、表象和概念都是从实物中派生出来的。 第三,亚里士多德反对柏拉图所主张的,认为情感是理性的对立物,情感会戕害理性的说法,相反,他认为情感并不一定和理性对立,适度的快感的满足反而会使人的品质有所提高。 第四,亚里士多德反对柏拉图说的,人们借思维的反省,回忆到灵魂在理念世界中的经历才能认识真理。相反,他认为世界是在永恒的变动当中,但它是可以认识的,有规律可循的,现象中就包涵着本质。 美学思想 朱光潜 :最显著的是他从生物学里带来了有机整体的概念,从心理学里带来了艺术的心理根源和艺术对观众的心理影响两个重要的观点,从历史学里带来了艺术种类的起源、发展与转变的观点。 车尔尼雪夫斯基:“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以独立体系阐明美学概念的人,他的概念竟雄霸了二千余年” 美学著作 主要是《诗学》、《修辞学》 ,《形而上学》以及《政治学》 略有涉及。 《诗学》 现存26章,主要讨论悲剧和史诗 1-5章为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分析艺术的本质,各种艺术所模仿的对象,模仿采用的媒介和方式以及各种艺术因此而形成的差别,进而又指出诗的起源,还追溯了悲剧和喜剧的历史形成;第二部分(6-22章),讨论悲剧,主要由悲剧定义、成分、写作风格等,第三部分(23-24章),讨论史诗,第四部分(25章),讨论批评家对诗人的指责,并提出反驳这些指责的原则和方法,第五部分(26章),比较史诗和悲剧的不同。 一、本体论美学 他认为,应该在客观世界中去寻找美和艺术的本质,而不是从超感性的理念世界去寻找。每一个事物的本身与其本质是合一的,认为科学研究应当从最具体的个别事物(第一实体)出发,然后找出它们的原因,由此描述出整个宇宙的现实图像。 四因说 ①质料因——事物构成的物质性元素;即“事物所由产生的,并在事物内部始终存在着的那东西” ②形式因——事物的实现形状; 即事物的“原型亦即表达出本质的定义” ③动力因——事物形成的动力;即“那个使被动者运动的事物,引起变化者变化的事物” ④目的因——事物形成后所要达到的效用 即事物“最善的终结” 质料因 形式因 “质料”相当于组成(材料); “形式”相当于“结构”; “动力”相当于相互作用; “目的”相当于功能。 事物存在状况分两种: 潜能 实现 质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九年级学生数学典型错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实施方案.docx
- 建设工程施工专业分包合同示范文本GF-2003-0213.pdf VIP
- 变废为宝演绎精彩——初中数学易错题归因之我见 .pdf VIP
- 个人纪律作风自查报告.docx VIP
- 错题归因法解析(中小学生教育).pptx VIP
- 城市地铁车辆车钩缓冲装置行业技术规范 -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pdf VIP
- 537初中数学学生的典型错题成因及防范措施的研究的结题报告.pptx VIP
- CNCA-CURC-07:2019 城市轨道交通装备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特定要求—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车钩缓冲装置.pdf VIP
- 校园流感防控技术操作指南(简易版、完整版)说明书.pdf
- LD350变频器说明书V2.0.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