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帮助生走近鲁迅.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文:帮助生走近鲁迅

走近鲁迅 ――浅析高中语文鲁迅作品教学 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 王 红 【摘要】“……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一些大师级的思想家、文学家,他们的思想与文学具有一种原创性,后人可以不断地向其反归、回省,不断地得到新的启示,激发出新的思考与创造。这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源泉,应该渗透到民族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心灵深处,这对民族精神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在我看来,鲁迅正是这样的一位具有原创性的现代思想家和文学家。”(钱理群《鲁迅作品十五讲》)而许多中学生认为鲁迅难以理解,从内心深处排斥他和他的作品,造成了语文教学的尴尬。笔者认为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了解鲁迅作品本身的价值和鲁迅生活中的充满仁爱的一面,让他们在感情上先接近鲁迅,而后再帮助他们深入了解鲁迅的思想及其重大意义,从而让学生真正走近鲁迅,走进他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作品价值 另一面(慈爱开明) “立人”思想 批判性思维 鲁迅是中国20世纪文学的奠基者和里程碑,也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思想家,他的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一直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然而,许多中学生认为鲁迅难以理解,从内心深处排斥他和他的作品。笔者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在简单、机械地教学过程中,把他装扮成了一具充满符号意义的偶像,要求学生顶礼膜拜,使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从而产生了疏离感。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教师要在深入研读鲁迅作品、准确而全面地了解鲁迅、真正走近他的内心世界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合理地制定教学策略。 一、舍弃作者“鲁迅”,关注作品本身的“实用价值” 学生反感鲁迅是反感教材的连带反应,也是打破偶像束缚的自由意识的反映,教师越是宣传学生就越是排斥,因此教师要另辟蹊径。我们应该清楚学生是实际的,也是通情达理的,无论作者是谁,只要他们认识到作品本身的魅力及其对于提高自己阅读与写作水平的价值,他们自然会认真研读,也自然会对作者产生好感。所以教师首先要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认识鲁迅作品的“实用价值”。 1、比喻的运用 鲁迅擅长运用比喻,他的比喻自然、贴切、新颖,不仅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也使得他的思想更加尖锐深刻。 鲁迅在小说中运用比喻,不仅能生动准确地展示人物的外在形态,还能揭示他们的内心。《故乡》中运用“圆规”这个新颖的比喻写活了青春已逝、美貌不再、尖酸刻薄、生命衰退的豆腐西施杨二嫂。小说《药》中也有许多精彩的比喻:写那些围观砍头的人们“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把“看客们”聚精会神看热闹的神态写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写华老栓买到人血馒头后走在回来的路上,“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把华老栓对人血馒头的珍视,爱子如命的心理表现的淋漓尽致。不仅如此,鲁迅小说中的比喻还能深刻地揭示主题。比如《药》的尾声部分,描写环境时写到:“路的左边,都埋着死刑和瘐毙的人,右边是穷人的丛冢。两面都已埋到层层叠叠,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把“穷人的丛冢”比作“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和上文的“人血馒头”相呼应,不动声色地揭示了“吃人”的主题。 鲁迅还特别喜欢在他的杂文作品中运用比喻,使抽象的道理变得形象可感。比如《春末闲谈》里以细腰蜂储存青虫来比喻统治者的精神控制术,在文中作者详细地描写了细腰蜂储存青虫的原理和过程:“这细腰蜂不但是普通的凶手,还是一种很残忍的凶手,又是一个学识技术都极高明的解剖学家。她知道青虫的神经构造和作用,用了神奇的毒针,向那运动神经球上只一螫,它便麻痹为不死不活状态……不活不死,所以不烂,直到她的子女孵化出来的时候,这食料还和被捕当日一样的新鲜。”让读者清醒地认识到统治者的狡猾和残忍。还有《拿来主义》中通过“大宅子”、“鱼翅”、“鸦片”、“烟灯”、“烟枪”“姨太太”等一系列的喻体生动地揭示了“拿来主义”者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具体态度,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中了解深刻的哲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学过的鲁迅作品中的比喻集中分析,通过联系比较,让学生进行整体认识,从而体会其中的妙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到“比喻”这一常用修辞可以用得如此妙不可言,让他们尝试在自己的作文中使用。 2、反语的运用 鲁迅在给许广平的信中说自己:“好用反语,每遇辩论,辄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迎头一击。”反语是一种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本意,含有嘲弄、讽刺意味的修辞手法。它是一面“荒谬放大镜”,通过放大荒谬,让人们看清它们的真面目,也可以通过放大荒谬达到归谬目的。反语可以表达正面语言难以表述的强烈情绪,加强表达效果,使论证语言诙谐、幽默,从而产生异乎寻常的论证效果。例如《记念刘和珍君》中写到:“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辗转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啊!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国的

文档评论(0)

exianwh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