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文化比较-1.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韩文化比较-1

纪行文 (中韩文化比较论之17) 金惠媛 一、韩国人最早的世界人 在以当今的标准也足以令人惊讶的程度很开放的唐朝时代,据说不仅是当时的首都长安,连一些主要城市来自于世界各地的外国人也不罕见。七世纪在朝鲜半岛建立统一国家的新罗国也与邻国唐朝交流活跃,到了八世纪在包括山东区域在内的中国东海沿岸甚至产生了一些新罗人集体居住的“新罗坊”。此时,也许正是历史上中韩两国之间人力资源交流最活跃的时期。 当时居住在唐朝的新罗人中,当属年轻的留学生较多,在这些留学生中有一位僧侣叫慧超。他在15岁的时候来到唐朝,据说在金刚智【1】 1908年在敦煌的某一莫高窟内发现了《往五天竺国传》的书写摘要本,这一珍贵之书与同时发掘出来的其他古文书籍,一起被卖给某一法国学者并带到法国,目前被收藏在法国国立图书馆内【2】 浮云飒飒归 缄书忝去便 风急不听回 我国天岸北 他邦地角西 日南无有雁 谁为向林飞 上述诗句是慧超在南天竺国旅行时写的,最后一行中的“林”字意指新罗的别称“鸡林”。可是,韩国人留下的最早的文学作品(书籍),竟然是旅行记这一事实,确实令人感到有趣。慧超作为新罗人在唐朝留学期间巡礼西域,留下了最早的记录,韩国人把他称为“韩国人最早的世界人”。 二、旅行到北京的朝鲜的知识分子 《往五天竺国传》是韩国人留下的最悠久的纪行文。那么,韩国人留下的最重要的纪行文是哪一个呢?如以分量为基准,也许可以说《燕行录》是韩国人留下的最重要的纪行文。《燕行录》是作为外交使节出使清朝的朝鲜知识分子私自记录的纪行文的总称。根据至今为止的调查显示,类似于这种《燕行录》大约有500多篇,可见250年间每年大约写出2篇。偶尔令我感到惊讶的是:比起香港,首尔离北京更近。即使如此,当时从首尔到北京的旅程(包括在北京滞留大约一个月期间)足以花费半年时间,是并不轻松的艰难路程。 在明清换代时期,由于朝鲜比较重视与明朝之间的情义,刺激了清朝,结果付出了残酷的代价。当形势变成今后反而要给曾经向朝鲜朝贡的满族朝贡的情况时,当时的朝鲜精英们感到很绝望。虽然不得不屈服于清朝的武力,但他们从精神上却以自己更优越而自慰。而且,认为连不可一世的元朝也挺不过一百年就灭亡,认定清朝也会很快灭亡。但是,过了一百年清朝不仅未灭亡,还迎来康乾盛世日益繁荣,既然如此朝鲜的知识分子也逐渐地改变了对清朝的看法。虽然曾经一时人们不愿意踏上出使北京的苦行之路,但后来甚至想要以非官方外交使节的私人身份参加出使的知识分子也多起来。当时在地球的背面,以歌德为首的欧洲知识分子争先恐后去意大利旅行,同理朝鲜的知识分子也很憧憬去北京旅行。 在多达500多篇的《燕行录》中,最多为后世韩国人所读的大概是燕岩朴趾源写的《热河日记》。燕岩虽然是从来无意做官的在野儒生,但当时连朝鲜国王正祖也总是关心他的近况,由此可见他是朝鲜最重要的知识分子。1780年,燕岩获得以乾隆皇帝万寿节祝贺使节团非官方随员的身份参加燕行的机会。由于皇帝的祝寿活动预想之外在避暑山庄举行,刚到北京的燕岩一行急急忙忙重新赶往避暑山庄所在地热河,因此他写的书名成为《热河日记》。燕岩不仅是卓越的写作家,而且他的品性也非常爽朗,他写的《热河日记》与朝鲜的其他知识分子写的任何《燕行录》有所不同,充满了趣味横生的冒险。 通过燕行真实掌握清朝实况之后,主张反清崇明的朝鲜知识分子的态度也逐渐地发生了改变,开始掀起要向清朝学习和强调利用厚生的学风,并将此称为“北学”。北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洪大容。与燕岩也是至交的洪大容,很关心包括天文学在内的西方科学,在音乐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一句话可称为“文艺复兴之人”。他比燕岩稍微早些燕行归来,写出了《乙丙燕行录》。在北京滞留期间,他在琉璃厂遇到一些来自杭州的知识分子并相互交流,他们之间超越国境的友情众人皆知。 比较认真的朝鲜知识分子写的这些《燕行录》,不仅规模大而且内容也很充实,所以对研究清代和中国文化的学者非常有用。几年前,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邵逸夫图书馆)在香港最先购买了《燕行录全集》【3】4】 - 6 -

文档评论(0)

dreamzhangn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