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复习一 中国建筑史部分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 1.古代房屋外形分三段:基座、屋身、屋顶 2.中国木构架结构体系:穿斗式、抬梁式、井干式。 3.屋顶的5种形式:庑殿、歇山、攒尖、悬山、硬山。 4.屋顶翼角的出翘与起翘 5.南方屋顶翼角水戗发戗、嫩戗发戗 6.清式举架与宋式举折的区别 7.斗栱的作用及主要构件(斗、栱、昂、翘、升) 8.木构架主要构件(梁、檩、枋、椽、柱) 间、面阔、进深 抬梁式(叠梁式)---柱承梁、梁上立短柱,其上再置梁,梁两端承檩,应用很广,特别是北方。 优:室内少柱或无柱,可获得较大空间。 缺:柱梁等用材较大,耗材较多。 穿斗式(立贴式)---柱直接承檩,柱间不施梁,而用若干穿枋联系,南方使用较多;穿斗式有时和抬梁式混合使用(抬梁式用于中跨,穿斗式用于山墙); 优:用材较小,山面抗风 性能好。 缺:室内柱密,空间不够 开阔。 井干式 ☆将圆木两端开凹榫,组成巨型木框,层层相叠作墙壁,圆木是承重墙; ☆耗材量大,建筑面阔和进深受木材长度限制; ☆仅见于盛产木材的地方。 清式举架与宋式举折的区别 ☆清举架先从檐檩开始,自下而上, 宋举折先从脊檩开始,自上而下; ☆举架先确定步架距离, 举折应先确定步架距离和整个举架高度; ☆清举架屋面比宋举折屋面更为陡峻, 清屋面坡度为1:0.8~1:0.9, 宋屋面坡度为1:0.6左右。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概况 中国木构架体系形成于汉代,成熟于唐代,宋代在成熟化的基础上精致化,明清则达到高度成熟阶段。 北方---穴居---地面建筑 南方---巢居---干阑建筑 1.原始社会的建筑 河姆渡文化:干阑建筑,木构架,有榫、卯。 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木骨泥墙,分区、向心、半地穴。 2.奴隶社会的建筑 夯土技术、茅茨土阶、高台建筑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中国最早的庭院建筑遗址。 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中国最早的四合院,最早的“瓦”屋。 3.封建社会的建筑 (1)早期(战国~南北朝) 高台建筑 齐临淄 秦始皇陵 汉长安城 砖石技术 (2)中期(隋、唐、五代、宋、辽、金) 隋: 赵州桥 李春 唐: 长安城---里坊制; 佛光寺大殿 宋: 东京卞梁(开封)---街巷制; 李诫《营造法式》 (3)晚期(元、明、清) 明清故宫、明十三陵、天坛、砖、琉璃技术、无梁殿 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 三、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1.城市建设 唐、宋城市特点比较(里坊制、街巷制) (1)城市初生期(原始晚期、夏、商、周)---要素分散无序,氏族部落。 (2)里坊制确立期(春秋、战国、秦、汉)---封建制形成、城市建设高潮。 新模式产生:“里”(或坊)—居住区, “市”——工、商业区 (3)里坊制极盛期(三国---唐) 北魏洛阳:320坊;曹魏邺城:布局严整,功能分区明确 唐长安---里坊制典范。 (4)开放式街市期---街巷制(宋以后) 汴梁---中国古代都城布局的转折点,取消了夜禁与里坊制,水陆交通发达,商业繁荣。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周礼.考工记》 中国五大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 中国七大古都:以上五处加安阳、杭州 2.住宅建筑 各地民居:北京四合院、福建土楼、云南竹楼 北京四合院(如京城的缩影) 北京四合院平面图 北京四合院组成: 正房、耳房、厢房、垂花门、倒座、大门、抄手游廊… 北京四合院特点: ☆中轴对称; ☆等级分明; 以空间等级区分人的等级;主从、正偏、内外 垂花门的高度与定制是主人等级的标志; ☆秩序井然; 以建筑秩序展示伦理秩序;尊卑、贵贱、男女、长幼 ☆内向环境; 防风沙、干扰、噪音,安全、安静; ☆建筑密度不高,交通面积较大。 3.宫殿、坛庙、陵墓 (1)宫殿 明清故宫特点 (2)坛庙 天坛建筑群的组成:祈年殿、圜丘 (3)陵墓 秦始皇陵:堆土为陵(方上)350米,高46米 唐乾陵:因山为陵 明十三陵:结合地形好、公用神道 明清故宫的建筑特点: (1)规模庞大、功能齐全、布局井然,古代大型组群布局的典范; (2)择中立宫、前朝后寝、三朝五门,布局上对前朝各个时期优秀作法形制集大成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地理试卷(一)课件.pptx VIP
- 关于烹饪的策划书3.pptx
- 广州市人民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文本+图纸).pdf VIP
- WALL·E《机器人总动员(2008)》完整中英文对照剧本.pdf VIP
- LDT 99.13-2008 建设工程劳动定额市政工程-维修养护工程.docx
- 实验报告之spss频数分析.docx VIP
- 新教科版科学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可打印).docx
- 2022年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整理版).doc
- 某小区高楼变频恒压供水系统设计.docx
- 教育智能化AI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影响培训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