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养”、”放养”的新用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圈养”、”放养”的新用法.doc

“圈养”、”放养”的新用法 “圈养”、”放养”的新用法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翟会锋      “圈养”本是农业这个行当中,饲养动物的专业术语,是指利用围栏或圈舍饲养动物。与“圈养”桐对,“放养”则是指利用自然环境饲养动物。这两个词一般用于把具有经济价值或需要保护的动物放到一定的环境中,使它们繁殖,从而获取更高的经济回报或达到更好的保护的目的。它们语义的适用范围当然以动物为主,不能用于人。      我们利用北京大学中国语言研究中心的语料库(网络版)对现代汉语中这两个词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搜索,搜索的结果为“圈养”201条用例,“放养”314条用例。这些用例中,“圈养”只能用于动物,“放养”主要用于动物,有时也用于植物,二者能用于人的仅有1例。      “圈养”用于动物的例句,如:      (1)房屋大多是木顶、竹顶或草顶的三层小楼,上层住人,下层圈养牲畜。      (2)据专家介绍,圈养大熊猫被认为是“发情难、配种受孕难、育幼成活难”的三难动物。      (3)野生中国虎零星地分布在华南地区的深山老林中,大约60只被圈养在全国各地的动物园里。      (4)玛曲县的牧民定居工程也要马上启动,将逐渐实现牛羊的圈养,以减少游牧对草地植被的破坏。      (5 )1979年,长兴农民将捕捉到的11条扬子鳄集中圈养,创建了长兴尹家边扬子鳄保护区。      (6)肉鸭由放养粗喂改为圈养精喂后,出棚时间缩短到45至50天。      “放养”用于动物的例句,如:      (7)美国有人在农田中放养猪,田里的毒蛇便明显减少了。      (8)女贞树上可放养白蜡虫,生产白蜡,所以又称“水蜡树”。      (9)当虾苗长到—1厘米时,移入虾塘放养。一般到11月起捕时,体长可达到14厘米以上。      (10)从4月中旬开始,淀区群众在淀里广泛放养乌龟、鲶鱼、青蛙、野鸽子等具有较强生命力的鱼类和鸟类。      (11) 1991年冬,他开始领全家在本村山坡放养山羊,当年放养山羊21头。      “放养”用于植物的例句,虽有,但不多,如:      (12)第三级将水放入氧化塘,塘内放养吸污的水生植物,对水再次过滤。      (13)人工放养各类沉水草和浮水草,恢复太湖靠水草自我净化功能。      (14)把太湖划分为沪、杭、苏、锡、常、湖(州)六个保护区,建成放养常年生水草立体型氧化净水区。      “放养”和“圈养”用于人的例句只有1个,笔者专门查找了出处,如下:      (15)鲁冠球快言快语:“他是圈养的,我是放养的。”他指的是,冯根生领导的是国营大企业,他办的是乡镇大企业。大家一听大笑。鲁冠球继续说:“他是圈养的,有人喂食,但被人管着,吃不饱,也饿不死,自己不大会寻食吃。我是放养的,自己找食,吃得饱,但有时可能饿死。”(《人民日报》1992年4月24日《多跑市场——鲁冠球和冯根生一席谈》)      在这个例句中,把人拟作动物,这是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段。文中对鲁冠球说的“他是圈养的,我是放养的”作了进一步的说明与解释,显然,说话人怕听话人不明白他运用的这个修辞手段,才作了进一步解释。      以上表明“放养”与“圈养”用于人是非常罕见的,是为了语言表达上的诙谐幽默,偶尔一用的修辞手段。      “放养”与“圈养”真正用于人,表示一种培养人、关爱人的方式,则是新近的事情。下面我们就媒体上用于人的“圈养”,按照时间先后列举如下:      (1) XX年2月2日:( )《圈养放养如何养》,《长沙晚报》。      ( 2) XX年12月18日:《圈养教育到底该怪谁》,《扬子晚报》。      (3) XX年4月17日:《“圈养”学生究竟是谁的过错》,《江南都市报》。      ( 4) XX年11月26日:《我们的孩子为何会被“圈养”?》,《济南时报》。      (5) XX年7月8日:《中国人只适合圈养?》,《南方周末》。      ( 6) XX年11月4日:《“圈养”学生是因噎废食》,《工人日报》。      (7) XX年3月5日:《我们终会被网络“圈养”?》,《羊城晚报》。      从以上用例不难看出,“圈养”从零星地用于教育、培养孩子的方式,扩大到用于生活的其他方面,逐渐成为人们日常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热词。      相对于“圈养”,“放养”更强调让生命体处于一种本真的生活状态中,在现实的生活中磨炼,从而长大、成熟。“放养”与“圈养”是两种相对的生活状态,在日常语言生活中,就像一对孪生兄弟一样,形影相随。再举几例:      XX年10月25日:《你敢对孩子“放养”吗?》,《番禺日报》。      XX年12月11日:《80后婚姻中的“圈养”和“放养”》,《今晚报》。     

文档评论(0)

ailuojue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