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了的时体意义及其句法条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S了的时体意义及其句法条件

“S了”的时体意义及其句法条件( 金 立 鑫 内容提要: 本文讨论表示“起始”体意义的句尾“了”在不同句法条件下所表示的不同的时体意义:“现在起始体”、 “将来起始体”和“过去起始体”。这些不同的“时”是由相应的句法条件提供的,并不是“了”的语法功能。本文用相应的时体疑问句对“现在起始体”和“过去起始体”作了测试。疑问测试的方法可以推广到本文之外的“S了”句子研究中。 关键词: “了” 时 体 起始 句法条件 疑问测试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particle ‘le’ appearing at the end of a sentence ( S + ‘le’) which has the grammatical meaning of initiative. This ‘le’ has three tenses and aspects according to its respective syntactical environments: present initiative, future initiative, past initiative. The different tenses are indicated by other sentence components rather than ‘le’. In this paper, we also use the appropriate questions to test whether “S + ‘le’” is ‘present initiative’ and ‘past initiative’. This ‘question-test’ method can be generally employed in the research of “S + ‘le’” as well as in this paper. Keywords: ‘le’ tense aspect initiative syntactical requirement question-test §1 引言 本文试图证明“S了”的时体意义,并建立这些时体意义和句法形式之间的对应关系。本文的这种对应关系是“‘句法形式’蕴涵‘时体意义’”的充分条件关系,还远不是相反的“‘时体意义’蕴涵‘句法形式’”的充分条件关系,或句法反蕴涵时体的必要条件关系。但我们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现代汉语的时体和句法形式之间的对应关系一定能得到充分的揭示。届时,在何种条件下应该使用何种时体形式将得到充分的解释。 1.1 “S了”体的内涵 金立鑫(1998)曾经将“了”分为四种:动词后的“了1”;具有补语性质的“了2” (马希文,1983);纯粹表示语气的“了4”和句尾表示时体特征的“了3”。本文“S了”指的是“了3”。 “S了”和“V了”是两个不同的体标记。因此当“V了”处于句子末尾的时候,这种句子的时体有歧义: 他吃了(开始吃、吃过了) 他做了(开始做、做过了) 他看了(开始看、看过了) 有学者认为,动词后宾语前的“了”和句尾“了”来源并不相同。刘勋宁(1985)证明了句尾的“了”与近代汉语中句尾“了也”的关系。赵元任(1968)认为句尾的“了”可能来自古汉语的句尾“来”,并且这一现象仍然遗留在宁波话中。梅祖麟(1981)为此举出了日本学者调查的宁波话的例子。为了证实这些例子的可靠性,2001年5月我们调查了宁波(奉化-溪口)方言中的句尾“了”,在我们所列出的下面各种类型句子的句尾“了”在奉化(溪口)方言: 他看了三遍了。 (其看了三遍来) 下雨了 (落雨来) 10点了 (十点来) 他是大学生了 (其是大学生来) 我有工作了 (我有工作来) 他会讲话了 (其会讲艾话来) 他不去学校了 (其不去学堂来) 他吃了 (其吃来、其吃了来) 他结婚了 (其结婚来、其结婚了来) 他吃了晚饭了 (其吃了夜饭来) 他前天晚上写字了(其前日夜头写字来) 动词结尾的句子,如“他吃了”,在奉化(溪口)方言奉化(溪口)方言1,有的表示状态的持续、有的表示行为的持续(详见金立鑫2002)。 句尾“了”的体意义主要是表现某种状态的“起始”。下面我们用最简形式逐步证明。 a吃药。 b吃药了。 a做作业。 b做作业了。 a洗完衣服。 b洗完衣服了。 a倒下来。 b倒下来了。 18)-21)是一般动词,通过a和b两种类型的比较,可以看出,a类属于“非实现”体,b类属于“已经实现并且持续并且处于事件的起始阶段”体。在

文档评论(0)

sunhao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