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创作背景】 这篇记写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作者调任密州知州的第二年,修复了一座残破的楼台,作为登眺之所。他的弟弟苏辙为之起名“超然”。苏轼便写了这篇《超然台记》。 何谓“超然”?就是超出尘世之意。乐天知命,与世无争,是苏轼一生的精神支柱,故而苏轼深爱此台,更爱其名“超然”。 【原文】①凡物皆有可观1。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2糟啜3醨4,皆可以醉5;果蔬草木,皆可以饱6。推此类也,吾安往而7不乐? 【注释】凡物皆有可观,省略“者”即可观者,值得观赏的地方。哺:吃。啜:喝。醨:米酒。醉:使······醉。饱:使······饱。吾安往而不乐,即“吾往安而不乐”。而,表承接。 【译文】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如有可观赏的地方,那么都可使人有快乐,不必一定要是怪异、新奇、雄伟、瑰丽的景观。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充饥。以此类推,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 【赏析】第一段,从正面论述超然于物外的快乐。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一切物品都有可以满足人们欲望的作用,假如有这种作用,都可以使人得到快乐,不一定非要是怪奇、伟丽的东西。实际上并非如此,物有美丑、善恶之分,爱憎自有不同,人各有所求,其选择、去取也不能一样,所以很难“皆有可乐”。苏轼是以“游于物外”的超然思想看待事物。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从写法特点上看,是一起便说“超然”,提出“乐”字为主线。上面是从总的方面论述,下文是举例加以证明。“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是说物各有用,都可以满足欲求,给人快乐。推面广之,人便可以随退而安,无处不快乐了。四个皆字使文意紧密相联,语势畅达,浑然一体。 【原文】②夫所为求褔而8辞祸者9,以褔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10,美恶之辨战乎中,而11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 【注释】求褔而辞祸,“而”表并列,并且。 求褔而辞祸者。者:……的原因。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而可以足吾欲之物者有尽,译为“但是能满足我们欲望的东西却是有限的”。岂:难道。 【译文】人们之所以要追求幸福,避开灾祸,因为幸福可使人欢喜,而灾祸却使人悲伤。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能满足我们欲望的东西却是有限的。如果美好和丑恶的区别在胸中激荡,选取和舍弃的选择在眼前交织,那么能使人快活的东西就很少了,而令人悲哀的事就很多, 【原文】是谓求祸而辞褔。夫求祸而辞褔,岂人之情12也哉?物有以13盖14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 【注释】情:心愿。有以:可以用来。盖:蒙蔽。 【译文】这叫做求祸避福。追求灾祸,躲避幸福,难道是人们的心愿吗?这是外物蒙蔽人呀!他们这些人局限在事物之中,而不能自由驰骋在事物之外;事物本无大小之别,如果人拘于从它内部来看待它,那么没有一物不是高大的。 【原文】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15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16生,而17忧乐出焉18,可不大哀乎! 【注释】焉:哪里。横:意外发生。而:表承接,随后。焉:于此。 【译文】它以高大的形象横在我们面前,那么我常常会眼花缭乱反复不定了,就象在缝隙中看人争斗,又哪里能知道谁胜谁负呢?因此,心中充满美好和丑恶的区别,忧愁也就由此产生了;这不令人非常悲哀吗! 【赏析】 第二段是从反面论述不超然必会悲哀的道理。 求福辞祸是人之常情,因为福可以使人高兴,祸会令人悲伤。但是,如果人不能超然于物外。任随欲望发展,必然陷人“游于物内”的泥潭。物有尽时,很难满足无止境的欲求。而且事物往往被某些现象掩盖着本来的面目,美丑不一,善恶难分,祸福不辨,取舍难定。事物的假象常常令人头昏目眩,什么也看不清楚,不超然于物外,就会盲目乱撞,结果必然招来灾祸,造成绝顶的悲哀。上面两段,一正一反,正反对照,有力地论证了只有超然于物外,才能无往而不乐;如果超然于物内,则必悲哀的道理。从理论上为记超然台的事实奠定了基础。这是以虚领实的写法。 【原文】③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19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20不登21,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 【注释】背:远离。比:连续,常常。登:丰收。 【译文】我从杭州调移到密州任知州,放弃了乘船的舒适快乐,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累;放弃墙壁雕绘的华美漂亮的住宅,而蔽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远离杭州湖光山色的美景,来到桑麻丛生的荒野。刚到之时,连年收成不好,盗贼到处都有,案件也多不胜数;而厨房里空荡无物,每天都以野菜充饥。 【原文】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