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发展特与教育_李英霞.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儿童心理发展特与教育_李英霞

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 衡水学院教育系 李英霞 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 儿童心理的发展特点 1、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 按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固定顺序进行。 如:个体动作的发展,就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粗动作到细动作的发展规律,这些规律可概括为动作发展的头尾律、近远律,体现在每个儿童身上,都是如此 生理发展的次序和规律 ——两个原则 2、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连续性是指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这种连续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指心理的前后发展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先前的发展是后天发展的基础,而后天的发展是先天发展的结果; 二是指心理的发展进入高一级水平后,原先的发展水平并不是简单地消亡,而是被高一级的水平所整合和包容。先有量变,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发生质变。 阶段性是指学前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学前儿童从出生到成熟大约经历了新生儿期、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质的特征,称之为儿童心理年龄特征。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注意:特征与年龄相对应 发展阶段的划分及其理论依据: 皮 亚 杰 ——以认知发展为标准 弗洛伊德——以情欲投射为标准 艾里克森——以主要矛盾为标准 列昂节夫——以主导活动为标准 皮 亚 杰 ——以认知发展为标准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6、7岁 儿童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象征格式在头脑里进行“表象性思维”,故这一阶段又称为表象思维阶段。 前运算阶段:2-6、7岁 前运算阶段:2-6、7岁 前运算阶段:2-6、7岁 前运算阶段:2-6、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 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 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 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 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 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 形式运算阶段:11、12-14、15岁 优点 第一次最为详尽地描述了儿童智慧发展的基本阶段和机制 强调个体主动性和能动性的作用 极大地推进了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 弗洛伊德——以情欲投射为标准 核心观点:存在于潜意识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 人有两种本能 生或性的本能,Libido 死与攻击的本能,Thanatos 后来采用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来解释人的心理结构或人格结构 人格的三个组织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整体。 本我是个性中的生理成分, 自我是个性中的心理成分, 超我是个性中的社会成分。 三个系统保持平衡,人格就得到正常发展,平衡关系遭到破坏时,个体往往产生焦虑,导致心理异常。 弗洛伊德——以情欲投射为标准 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说 口唇期(0~1岁) 0~6个月时没有现实存在的人和物的概念 6个月后开始发展关于他人的概念,对母亲的离开感到焦虑 吃奶,通过吮吸获得快感 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说 前生殖器期(3~6岁) 对异性父母产生性兴趣 男孩出现恋母情结,女孩出现恋父情结 压抑自己的欲望,以反应生成的方式,以同性父母自居,男孩开始具有男性特征,女孩开始具有女性特征 超我形成 潜伏期(6~11岁) 性发展呈现一种停滞或退化现象 对异性没有什么兴趣 超我进一步发展 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说 青春期(11、12 岁~) 容易产生性冲动 要摆脱父母对自己的控制,易产生对成人的抵触情绪和冲动 艾里克森——以主要矛盾为标准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心理发展的八阶段论 1.信任对怀疑(0~2岁) 2.自主对羞怯(2~4岁) 3.主动对内疚(4~7岁) 4.勤奋对自卑(7~12岁) 5.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12~18岁) 6.亲密感对孤独感(18~25岁) 7.繁殖对停滞(25~50岁) 8.完善对失望(老年期)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第一阶段:婴儿期(0~2岁) 主要任务:满足生理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需要的满足 安全 信任感 中心环境:母亲 第二阶段:儿童早期(2~4岁) 主要任务: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感 中心环境:双亲 为未来的秩序和法治生活做准备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第三阶段:学前期(4~7岁) 主要任务: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中心环境:家庭 个体在未来社会的成就,与本阶段主动性的发展程度有关 第四阶段:学龄期(7~12岁) 主要任务:获得 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中心环境:邻居,学校 影响将来对学习和工

文档评论(0)

ah822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