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三次论争.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三次论争

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三次论争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在争鸣中迅速传播,为中共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简介早期传播):1899—1912 梁启超在《万国公报》介绍“麦喀士” 马克思主义为何在短短几年内,为一大批青年知识分子接受,史学界争论不休。 救亡是当时中国的主题,“仿洋救国”,十月革命后特别是五四运动之后,出现介绍社义的思潮,马克思主义为先进分子接受。 迅速传播的原因:内、外 1、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对于资级民主共和国感到失望和不满,在寻求新的救国救民方式中选择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的先进分子不断探索救亡道路的必然结果。 2、五四运动以后,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改变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观念,在中国出现了一个宣传社会主义的热潮,通过比较 、论争 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后,出现宣传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热潮 李大钊的贡献: 第一,开辟专栏,宣传、 研究马克思主义。1919、5,李在《新》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 第二,发表文章介、宣马克思主义。1919、9,李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下),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唯物主义史观、经济学说和社会主义理论的统一,阶级斗争把这三大原理从根本上联系起来。 第三,在 北大、北女师开设课程:唯物史观、社义与社会运动。 第四,1920、3,在北大秘密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翻译、研究马克思主义。 还有,留日学生:杨 匏 安:1919、11,《马克思主义》 李达:《唯物史观解说》、《马克思经济学说》 3、俄国十月革命:苏联(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影响: 第一:救国方式的启示: 国情相似 根本解决 第二:对待中国的态度:外交政策 1920年春,中国民众(《东方杂志》登出)第一次看到了苏俄政府早在半年多前(1919 、7)发布的《苏联第一次对华宣言》(《致中国国民及南北政府》)。 主要内容:废约(日、中、协约国);中国独立自由的唯一同盟者、兄弟是苏联人民。 4、一战的影响,使国人重新认识了资本主义; 第一,一战的残酷及战后的凋蔽,使国人怀疑西方文明的价值; 李大钊:“使欧洲文明之权威大生疑念。” 陈 :君主专制—→资本家压制;政治不平等—→社会不平等(《法兰西人与近世文明》1915,9、15) 梁启超:战后 游欧 ,改向 基尔特社义 多变、善变与不变 改良(维新)→君主立宪(与革命派对立)—→议会宪政( 进步党、研究系)—→ 基尔特社义(行会社会主义) 第二,民族经济发展的“黄金期”,200万产业工人。 第三,一战后,帝国主义的重新瓜分,爆发了五四运动 三次论争: 五四运动以后,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改变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观念,在中国出现了一个宣传社会主义的热潮,通过比较 、论争 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一)“问题与主义”之争: 争论双方:李大钊与 胡适 唐德刚写胡适回忆,胡“我和马克思主义者冲突的第一回合”。 1、背景: [1] 胡适的政治信仰与李等人的冲突。 唐德刚写胡适回忆,胡“我和马克思主义着冲突的第一回合”。 胡适:1910---1917在美国。弃农学文,1914,在哥大 在杜威实用主义大师门下,受美式教育的熏陶。宋子文 、蒋梦麟 、孙科 1917年回国,“逼上梁山”,倡导文学革命,与陈一起:“民主、科学、自由” 胡适信奉实用主义,主张改良,反对阶级斗争 李大钊:根本解决 ,暴力革命 , 马克思、列宁主义 [2] 《新青年》办报宗旨的改变。 陈、胡相约“二十年不谈政治”,在文学思想界做些开创性的工作。 折衷:1918年底,创办《每周评论》,专谈政治 [3] 五四运动前夕,杜威来华讲学,在中国的思想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胡适乘机写作。 杜威在中国住了两年两个月。《新青年》有专号介绍,陈也信奉。杜威对待社会问题上的观点:“改良,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反对根本改造。”既反对“保持现制派”,又反对“根本解决派”,“进化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一点一点的改良,平民教育。 观念、思想、主义(存疑)——实践(验证)——是否可行 存疑与包容 陈入狱,李避于昌黎五峰山,胡主持《每周评论》,1919、7,《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揭开了论争的序幕。 2、主要内容: 1919、8, 李《再论问题与主义》;同月,胡《三论问题与主义》 、《四论问题与主义》 [1] 关于问题与主义的作用 胡适的观点: 认为当前思想界流行的弊病,就是空谈、高谈主义,而不去研究具体问题的解决办法; 李大钊的观点:婉转的批评 问题与主义二者关系不可分离;社会改造,一方面要研究实际的问题,一方面要宣传思想的主义。(初步表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必须与本国的实际相结合的思想) 章士钊:“彼凡持一理,必先视此理是否合于当时环境,及已是否能实行以为断” [2] 关于拯救

文档评论(0)

jfToeVtEm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