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电路与电子技术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电路与电子技术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1304101班 孙佳鹏 1130410112摘要:当今的世界已经迈入信息化社会,电子通信产品的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也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大改变。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人类对电的开发和利用,大到工厂里面的生产流水线,小到只有不到一毫米的芯片,无一不渗透着人类对电子产品的研发智慧。回顾过去,我们看到了前辈们一路走来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展望未来,现在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又为我们勾画出了一幅美好的蓝图。本文主要是通过对人类电子技术发展的历程的总览以及对一些里程碑式的巨大跨越的详述,结合当今时代最新的电子技术成果以及我个人的理解,来分析和展望人类未来电子技术的前景。 关键词:电子技术;历史发展;未来前景 一.引言 从高中时代开始,我便对电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当时便觉得电有许多不可思议之处,区别于力学对应的机械结构,电子元件似乎有着某些神奇的魔力。几年后,我来到了哈工大,学的专业是航天学院的自动化,如愿的向着成为一名工程师的梦想更近了一步,并且专业的主修课程也是电相关的。我也有高中同学来到工大学的专业是机械和能源动力等机械相关的,而我是学电的,其实我为此觉得挺骄傲的,因为我觉得学电的更能对这个世界有巨大的影响,想想如今世界上的科技及工程领域中那些最炙手可热的产品,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全息眼镜,无人机,智能汽车等等,这些最为酷炫的,代表着人类科技与智慧最高成果的产品,多数不都是电子产品吗?或者至少他们的核心部分是通过电力电子技术来实现的。我不知道自己这么想是不是有一些偏激,或者是因为并不了解其他领域,但在现在这却是真实的想法,我为自己的未来将会主要投身于电学而感到自豪,而激动不已,我期待自己能在这个领域中有所作为,来改变世界。在这篇小论文中,我通过搜集资料,以及一些自身的理解,梳理了电路及电子技术的历史发展过程,现状并展望了它的未来。电子技术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二十世纪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进入21世纪,人们面临的是以微电子技术(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为代表)、电子计算机和因特网为标志的信息社会。高科技的广泛应用使社会生产和经济获得了空前的发展。现在电子技术在国防、科学、工业、医学、通讯(信息处理、传输和交流)及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中起着巨大的作用。现在的世界,电子技术无处不在:收音机、彩电、VCD、DVD、电子手表、数码相机、电脑、大规模生产的工业流水线、因特网、机器人、航天飞机、宇宙探测仪……可以说,人们现在生活在电子世界中,一天也离不开它。 从十九世纪末电报、电话和留声机的发明到现在电脑、液晶电视和超大规模计算机的应用,电子技术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如今的电子产品已经不再是奢侈品,反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它的价格降得越来越低,就像摩尔定律(注: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Intel)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提出来的。其内容为:当价格不变时,单位体积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24个月(1975年摩尔将24个月更改为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或者说,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个月翻两倍以上。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说的那样。 二.电子技术发展历史 1.发展初期(电子管、晶体管时代) 1895年,荷兰物理学家Hendrik Antoon Lorentz假定了电子的存在。1897年,著名英国物理学家Thomson,Joseph John通过实验找出了电子。1883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现了热电子效应。1904年,弗莱明利用这个效应制成了电子二极管,并证实了电子管具有“阀门”作用。弗莱明将制成的第一支电子管用来检测电波,标志着电子时代的到来。过了不久,美国的德福雷斯特(Lee de Forest)在灯丝和极板之间加入了栅极,从而发明了三极管,并于1906年申请了专利。比起二极管,三极管有更高的敏感度,而且集检波、放大和振荡三种功能于一体。1925年,苏格兰的贝尔德公开展示了他制造的电视,成功地传送了人的面部活动,分辨率为30线,重复频率为每秒5帧。 然而,电子管体积大、笨重、能耗大、寿命短的缺点,使得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电子元件来替代电子管。飞速发展的半导体物理为新时代的到来铺平了道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理论物理学家们建立了量子物理,1928年普朗克应用量子力学,提出了能带理论(能带理论(Energy band theory )是讨论晶体(包括金属、绝缘体和半导体的晶体)中电子的状态及其运动的一种重要的近似理论。它把晶体中每个电子的运动看成是独立的在一个等效势场中的运动,即是单电子近似的理论;对于晶体中的价电子而言,等效势场包括原子实的势场、其他价电子的平均势场和考虑电子波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