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课件第五章 科举制度.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文化概论课件第五章 科举制度

第一节 科举制度的起源和演变 一、科举制度产生前的用人制度 周代:世袭制,国君和宗室按照大宗、小宗的规则分封爵位、官职、食邑,世代相袭,“世卿世禄”。 春秋战国:实行客卿制、养士之风 汉代:察举制、征辟制。 东汉末年,曹操力倡“唯才是举”,凡“有治国用兵之术”及“高才异质”者,予以拔用。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曹丕采用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建立“九品官人法”。 讲门第,士族与寒门对立,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这就是江南贡院里面,当年科举考试真实的考试场地 1.5米,白天考试时把木板架在上面书写, 夜晚则把木板放在下面的隔断里,枕板而卧。 此屋有顶,无门,吃,睡,写,一切活动都只能限于此 二、科举制度的确立和演变 隋代废除九品中正制,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故名科举。 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1)唐代科举制度的完备 唐代科举制度设常科和制科两种。常科每年举行,所设考试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等多种。 又有 开元礼、童子等特设科。武则天亲行殿试,长安二年(702)年又设立武科。应武举的考生来源于乡贡,由兵部主考。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马枪、摔交等。 在科举考试中,明经和进士最受重视。 明经和进士最初都只是试策,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基本精神是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 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墨义是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 常科考试最初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后改由礼部侍郎主持,称“知贡举”。进士及第称“登龙门”,第一名曰状元或状头。 以同榜少年二人在名园探采名花,称探花使。曲江宴会。 慈恩寺大雁塔下题名,称为“雁塔题名”。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 中进士后经吏部选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 选试内容包括身、言、书、判,合称“四才”。 (2)宋代科举的改革:  形式上的改革: 三年一考、录取增多;增设乡举、确立殿试,形成三级考试、进士分等级。 实行糊名和誊录。 内容上:侧重经义,重通经致用。 宋代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 宋初科举,仅有两级考试制度。一级是由各州举行的取解试,一级是礼部举行的省试 。宋太祖于开宝六年(973年)实行殿试。自此以后,殿试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的考试,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 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 熙宁八年(1075年),宋神宗下令废除诗赋、贴经、墨义取士,颁发王安石的《三经新义》和论、策取士。并把《易官义》《诗经》《书经》《周礼》《礼记》称为大经,《论语》《孟子》称为兼经,定为应考士子的必读书。规定进士考试为四场:一场考大经,二场考兼经,三场考论,最后一场考策。殿试仅考策,限千字以上。后来随着政治斗争的变化,《三经新义》被取消,有时考诗赋,有时考经义,有时兼而有之,变换不定。 元 蒙古人不着重开科取仕,灭宋后一度不举办科举,至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年)才再次开办 。 元代的科举制度基本沿袭宋代,用“经义”、“经疑”为题述文。科举分为地方的乡试,和在京师进行的会试及殿试。元代科举只考一科,但分成左右榜。右榜供蒙古人、色目人应考;乡试时只考两场,要求相对较简单。左榜供汉人、南人应考,乡试时考三场,要求相对较严格。。 (3)明朝——科举制度鼎盛期 考试分为童试(含县、州府、院试),乡试(省级),会试(中央级)与殿试(皇帝亲试) 四级。童试,实际是预备试。 三级考试制度 乡试——举人——解元(一杯清茶,解解解元之渴 ) 会试——贡士——会元 殿试——进士——状元 明朝——科举制度鼎盛期 只有进入学校,成为生员,才有可能入监学习或成为科举生员。明代的府学、州学、县学、称作郡学或儒学。凡经过本省各级考试进入府、州、县学的,通称生员,俗称秀才。取得生员资格的入学考试叫童试,也叫小考、小试。童生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由各省学政主持,学政又名提督学院,故称这级考试为院试。院试合格者称生员,然后分别分往府、州、县学学习。 生员分三等,有廪生、增生、附生。 由官府供给膳食的称廪膳生员,简称廪生;定员以外增加的称增广生员,科称增生;于廪生、增生外再增名额,附于诸生之末,称附生。 考取生员,是功名的起点。 各府、州、县学中的生员选拔出来为贡生,可以直接进入国子监成为监生。 由各省提学官举行岁考、科考两级考试,按成绩分为六等。科考列一、二等者,取得参加乡试的资格。 乡试: 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

文档评论(0)

70后老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