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化合物 CO CO2 氧化物 H2CO3 CaCO3 金刚石、石墨 、C60 颜色、状态 硬度 导电性 熔点 用 途 金刚石 石 墨 无色、透明的正八面体固体 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的细鳞状固体 很大;不导电;很高 很小,有滑腻感;导电;很高 裁玻璃、制钻头、钻石 用作润滑剂、电极、制铅笔芯 为什么它们的物理性质相差很大?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为什么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异那么大呢? 思考: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决定 决定 物质的结构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用途 1、5克的金刚石和5克的石墨组成的物质是( ) A、纯净物 B、混合物 B 目标检测 2、 下列有关C60的说法正确的是( ) 它是一种化合物 B. 它是一种单质,并且它是有C60分子构成的。 C. 它是一种混合物 D. 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720 B、D 有吸附性的碳单质是: .原因是其结构______.吸附性属于____性质 吸附性应用的三个方面: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墨变金刚石是_________变化 木炭、活性炭 疏松多孔 物理 吸附异味 色素 毒气 化学 化学性质 用途 单质碳 常温 高温时 书写档案材料 作燃料 冶炼金属 可燃性 还原性 化学性质不活泼 2C + O2 2CO (O2不充足) C + O2 CO2 (O2充足) 点燃 点燃 C + 2 CuO 2 Cu + CO2 高温 二、单质碳化学性质及用途的比较 2Fe2O3 + 3C 4Fe + 3CO2 高 温 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CO2 CO 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 密度 溶解性 收集方法 无色无味气体,固体为干冰 无色无味气体 比空气大 与空气相差不大 能溶于水 难溶于水 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物质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化 学 性 质 可燃性 还原性 与水反应 与石灰水反应 毒性 点燃 2CO+O2 ===2CO2 既不能燃烧也 不能支持燃烧 △ CO+CuO===Cu+CO2 无 无 H2O+CO2===H2CO3 无 Ca(OH)2+CO2===H2O+CaCO3↓ 剧毒 无 物质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主要 用途 相互 转化 作燃料 冶炼金属 作气体肥料 用于灭火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等 CO2+ C ==== 2CO 高温 点燃 2CO+O2 === 2CO2 △ CO+CuO===Cu+CO2 思考一: CO2和CO的组成元素相同,为什么性质差异这么大呢? 分子的构成不同 有两瓶无色气体,一瓶是一氧化碳,另一瓶是二氧化碳,请用多种方法加以鉴别。 思考二:鉴别两种气体 探究实验3、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 有没有与水反应 (Ⅰ)喷稀醋酸 (Ⅱ)喷水 (Ⅲ)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 (Ⅳ)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 Ⅰ Ⅱ Ⅲ Ⅳ 现象 分析 变红 不变 不变 变红 酸可以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 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的生成物可使石蕊变红 (1) 与水反应 CO2 + H2O = H2CO3 现象:将喷水后的小花放入二氧化碳中,紫色石蕊试液 变红。 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 H2CO3 = H2O+ CO2↑ 现象:当加热时,碳酸分解,从溶液中逸出二氧化碳, 所以红色石蕊试液又变成紫色。 (2) 与石灰水反应 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O2 + Ca(OH)2 = CaCO3 ↓+ H2O 碳酸钙 讨论:为了使用石灰浆[Ca(OH)2]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常需在室内生炭火盆?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潮湿? 2、 CO2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CO2 灭火 尿素 纯碱 汽水 工业原料 光合作用 致冷剂 人工降雨 (1) CO2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2) CO2对环境的影响(温室效应) a、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b 、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 c 、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能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除了二氧化碳还有臭氧、甲烷、氟利昂 ③防治措施 ②危害 a、尽量减少使用化石燃料b 、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燃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