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抑郁-2014二院.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双相抑郁-2014二院

抑郁发作,抑郁症? 常熟市第三人民医院 常熟市精神卫生中心 杨忠 DSM-5疾病诊断 DSM-5诊断标准,将抑郁障碍从心境障碍中分离出来,和双相障碍一起成为两个独立的诊断,目前准备制定的ICD-11也将采用与DSM-5相同的分类原则。DSM-5认为,目前的研究结果已经有足够的证据支持抑郁症和双相障碍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 抑郁发作MDE A.在同一个2周内,出现与以往功能不同的明显改变,表现为以下 5 项或以上,其中至少一项是:(1)心境抑郁,或(2)丧失兴趣或乐趣。注:不包括明显是由于其他医学状况导致的症状。 抑郁发作MDE 相同的抑郁发作,不同的疾病 抑郁症 双相抑郁 双相Ⅰ型抑郁:既往有躁狂发作 双相Ⅱ型抑郁:既往有轻躁狂发作 双相抑郁治疗原则与抑郁症截然不同 加拿大心境与焦虑治疗指导组(CANMET):锂盐、拉莫三嗪和喹硫平单独治疗,以及奥氮平+SSRI/安非他酮为一线治疗药物。 中国双相障碍防治指南:心境稳定剂为基础治疗药物,在这一基础上可以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增效剂、抗抑郁药 抗抑郁药物在双相抑郁中的使用 这是当前最受争议的一个问题。 抗抑郁药是目前双相抑郁最为常用的一种药物 临床医生根据各自的体验认为抗抑郁药有效 但是目前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数据并不支持其有这样的作用 不过这些不支持数据,大多是使用帕罗西汀治疗 相对的共识 1.不推荐单一使用抗抑郁药来治疗双相抑郁 2.抗抑郁药不应当使用于具有混合特征和快速循环特征的双相抑郁 3.应避免使用TCA和文拉法辛,因为可能增加转躁的风险 4.在急性期可以使用SSRI(帕罗西汀除外)或安非他酮来联合心境稳定剂作为一线治疗方案 如何识别双相抑郁 面临挑战 一名患者反复在宁波康宁医院行政楼闹事,扬言跳楼来威胁医院,要求对其诊疗过程中造成的“损害”进行补偿。该患者在医院门诊曾经诊断为“抑郁症”,在抗抑郁治疗过程中出现转躁现象,认为医院应该承担“误诊误治”的责任。 1.临床中遇到既往和当前只有抑郁发作的患者,尽量予以“抑郁状态”的症状或综合征诊断,向患者和家人说明目前的抑郁状态可能是抑郁症,也可能是双相障碍的表现。 2.以抗抑郁治疗时告知可能的转躁表现,让家属和患者进行症状自我监控,一旦出现及时更换心境稳定剂。尤其是抗抑郁治疗后抑郁症状戏剧性好转的患者,药物起效时间难以用药物作用特点来解释时,应高度怀疑转躁的可能。 3.评估和观察可能的双相障碍特征,例如起病较早的抑郁发作、双相障碍家属史、精力旺盛型人格和环性人格等等。 很多抑郁患者可能,曾经是,现在是,将来是双相 MDQ划分界值 提示“双相障碍”诊断的MDQ划分标准1,2: 第一部分:≥7 个问题回答“是” 第二部分:2个及2个以上症状同时发生 第三部分:至少中度或重度的功能受损 1Hirschfeld RM, et al. Am J Psychiatry 2000;157(11):1873-5 2Hirschfeld RM, et al. Am J Psychiatry 2003;160:178–80 MDQ量表 * * DSM-5诊断条目的改变体现了近些年来对于精神疾病观念的变化,由于双相障碍谱系与精分谱系在症状、家族史及遗传学的联系,以及双相障碍和抑郁障碍在治疗选择、预后上的差异,所以将双相障碍谱系单独从心境障碍中独立出来。 * Bipolar disease state slide kit _ 10 January 2008 [FINAL VERSION] * Frequency of symptoms In a study of long-term symptomatic status by Judd et al, patients with bipolar I disorder patients (12.8 years follow up) experienced 3 times more depressive symptoms (31.9% of total follow-up weeks) than manic symptoms (9.3% of weeks),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were 5 times more frequent than cycling/mixed symptoms (5.9% of weeks). In a similar study by Judd et al, patients with bipolar II disorder were symptomatic for 53.9% of weeks during a 13.4 year follow-up period. Again depressive symptoms dominat

文档评论(0)

pea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