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县怀古.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延津县怀古

延津古文献 王自村卫水布衣诗词篇旧延津明.韩贯北望沙门路,无风亦起尘,蓬头径布妇,赤脚煮盐人,迎送昼兼夜,徭役旧变新,细评诸郡县,最苦是延津。窝窝辞 清.刘锋 吁嗟乎,窝窝兮!天地之所生,人力之所造,列五谷之班次,育一气清粤,高粱为其质骨干,黄豆为其筯条。盘旋于乾坤之后,组合于坎离之交。里二外八兮纤手成就;表实中虚兮,柔指运调。观其形似将军之帽,窥其色如状元之袍。类馒头而无底,似烧饼而太高。与米汤而共饮,蘸秦椒以逍遥。田舍翁之常食,穷秀才之佳肴。富豪以尔为粗糙,吾辈与尔是素交。子路有尔不知愠见,颜于有尔。足供箪瓢。冬寒雪月。胜似羊羔美酒。价廉公省。不用姜茴大料。啖其中之味。愿终生偕老。古代遗址1卢怀慎墓 旧称石坟今朱寨乡之石坟村曾以唐开元年间国相卢怀慎之古墓因名。据《延津县志》云:卢怀慎,唐之滑州灵昌人也,累官至紫微黄门平章事兼吏部尚书。开元年间与姚崇并为国相,共辅朝政。他为官“清廉介政”,“节用爱才”。为国举贤,主张“官不必备,惟有才”;对待下属,实行“赏罚之信,无偏施。”深受玄宗皇帝和吏民所拥戴。卢怀慎一生勤俭,所得禄赐,多散与故友亲属而不营产,以致辞世后家里仍“环堵庳陋”。坟中亦“碑表未立”。一次,玄宗因校猎路过其乡,见次景状,“泫然涕流”,于是诏令命官为他立碑修坟。从而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石雕。据《河南通志》载:“坟中有石马、石羊、华表,翁仲之类,俗名石坟”。访之当地长老:原石坟范围广大,石雕群集,规模壮观,栩栩如生。实为各州县之罕见。可惜在1958年“大跃进”时全部砸毁,用于烧石灰。而今,石坟早已荡然无存。唯昔日守坟人经数千年繁衍生息现已发展成为一自然村。仍以“石坟”名之。2酸枣阁县北9公里,石婆固之东岳庙之西,有大酸枣树一株,高数丈,其粗合抱不交。清《延津县志》载:“唐尉迟敬德奉命重修之役(即监造东岳庙工程),曾系马挂策其上。”后人便把这棵千年古树作为古迹保留下来。至明代东岳庙倒塌,大树枯死,而根侧却另发新株。当时有姚、高、陈三姓人等修围墙以护之,继而新株亦死。之后为保护树干,建一座长宽各八尺,高两丈余的方形阁楼(酸枣阁),阁楼向南留小门,东西山墙上部各有小窗一孔。阁内棚楼板,楼上北墙中嵌石碣一方,刻“挂鞭处”三字。楼下北墙亦嵌有石碣,镌明代吏部尚书李戴所撰《古酸枣记》。明代诗人越应扬题《酸枣遗踪》诗一首:“由来斯枣名斯邑,特地参天独而奇。一自司空垂笔后,孤标千载茂声驰。”诗的大意是:延津古代盛产酸枣,故此为邑名。唯独酸枣阁这里的酸枣树高参天,非常奇异。大司空曹操与关东各州郡起兵讨伐董卓,随盟主袁绍驻酸枣,写《蒿里行》词,记述了此段历史。这个既是植物名又是地名的酸枣,名闻遐迩。酸枣树干位于阁之正中,宛如怪石壁立,虽屡遭刀砍斧削,胸围仍有1.92米,唯新株痕迹无存。1966年4月,修葺加固,并划定保护范围,树立标志。据调查,阁前沙岗上原有酸枣林一片,其粗逾檀者有二十余株。所结酸枣呈椭圆形,大于棘实三、四倍,味酸甜,核为双仁。“大跃进”年代酸枣树被砍伐一空。现为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东岳庙4大觉寺 万寿塔大觉寺,位于延津县城北街,始建于唐天宝年间(724-755)。明洪武年间置僧令司,宣统六年(1426)僧定元重修。大门三楹,二门三楹。正殿为大雄殿,三间,供奉佛祖释迦牟尼。大雄宝殿前右侧有元代书法家赵孟頫(字子昂)亲书《长明灯记》石刻一副。正殿两厢房左为伽蓝殿,右为地藏殿,正殿后为水陆殿(万历年间改为大土阁),三殿各三间。现仅存大殿。大觉寺门口,高耸着一座六角七层的古塔,这就是万寿塔。据延津县志记载,万寿塔始建于唐天宝年间,毁于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又二年,知县李元春劝令士民重修,修了两层因财力不足而停工。隆庆三年(1569年),知县陈彝募捐续修,又未完成。至万历十一年(1583年),知县郝亦立再次施材续建,因郝奔丧,又未完成。直至万历十三年(1585年),才有知县张光宇捐俸银命匠合顶,并铸千余斤重的铜宝瓶(塔葫芦)置于塔顶,至此才算竣工。重修该塔自破土到完成, 共经历了三代皇帝、十五任知县,历时三十六年。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万寿塔高28.4米,底层周长23.1米,自下而上每层高度及直径稍有减少,但无明显锥体感。塔的建筑风格有深厚的阁楼色彩。每层顶部都有青砖雕砌的阁楼飞檐,檐下六面墙,每面都有一个圆顶拱券楼门,飞檐伸出墙外约二尺多宽,精雕细刻,构思巧妙。飞檐所雕图案花样又分三层,每层厚约三十多公分(6—8层砖)。下层为砖雕斗拱,中层为磨砖仿椽头及飞檐,上层为砖磨莲花瓣,层次分明,牢固美观,是古代叠涩雕砌彻的上乘工艺。塔的用料,除塔基垒砌一米高的石条外,其余全是青砖砌成。塔体结构分内中外三层。内层是一锥形空心圆柱;外层为里圆,外呈六角形;中间层为半实半虚的螺旋式登塔阶梯和通道。塔的最高层,中心放了个大木柱,至顶部

文档评论(0)

rove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