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湿气预防及食疗
路志正:国医大师巧祛湿
?“湿非一病、百病兼之”,国医大师路志正,著有《中医湿病证治学》,本文路老讲述痰湿致病的病机原理及常规调理方法,分清湿在肺脾肾,有的放矢,巧妙祛湿,有图有真相。
___________________
2011年5月23日,首次邀请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国医大师路志正老先生及其子女、弟子做客养生堂节目现场。
90岁的路老,依然精神抖擞。路老有一个独家小秘方,路老已经服用20多年的醋泡姜,把姜切片,用山西或镇江的米醋浸泡3天,每天服用一片,可缓解中老年人脾胃虚寒、呃逆、打嗝等症状。
路老花费了近三十年的时间,编著了一本书《中医湿病证治学》。路老总结:湿非一病、百病兼之。比如说风湿性关节炎、湿疹、包括某些头痛、眩晕、失眠、高血脂、冠心病、中暑、带下、痛风、泄泻、中风、高血压等等都与湿邪有关。可见,水液代谢失常具有非常大的危害性和广泛性。
另外,湿又分为内湿、外湿。
外湿就是自然界中的水湿,如云、雨、雾、露,生活中的眼镜上的水汽,包括空气中的湿度。外界的湿度增加了,也是个致病因素。比如说雾露特别大的时候,空气流动的慢了,在空气中悬浮的微颗粒,粉尘就多。呼吸后容易产生疾病。房子里容易长霉,容易引起过敏,特别是夏天大家都能感受的到,闷热。湿度大,出汗后不能很好的蒸发,大家都知道出汗是一种重要的散热方式,从而调节体温,但如果不能很好蒸发,就不能达到这一作用,所以夏天,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温度可能还没有达到那么高,但你都感觉很难受,甚至中暑。
如何判断体内是否有湿邪呢?
一般来说,胖大舌、齿痕舌、舌体有裂纹都是湿多的表现。
INCLUDEPICTURE \d /mmbiz/3a6Cg9e0mCjzXRoddxy5JCtbrXxw9oYoYQjaYC2xF2OVHc7iaK1DM0Qib4w9T7O2zLQhicyQib5dBSs1y4aylcskD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 /mmbiz/3a6Cg9e0mCjzXRoddxy5JCtbrXxw9oYoqvOBDLUvPEdibAYrr0JgyhtK25swVYDoUWSGtnKficvWrHbMlObyTKcw/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 /mmbiz/3a6Cg9e0mCjzXRoddxy5JCtbrXxw9oYov9cD9biauwC49Z067BTpAdmAv95iaicctgarEFI8pN1yGk0uyztt4BuI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 \* MERGEFORMATINET
湿邪也有地域差异:
南方、沿海地区多以外湿为主,而北方内湿相关,路老研究表明,北方湿病发展呈上升趋势,影响北方湿邪发病的主要原因有:
INCLUDEPICTURE \d /mmbiz/3a6Cg9e0mCjzXRoddxy5JCtbrXxw9oYoLSibtEIwibgkppdeCqOONicHV1yRaiaEjGN9CRjHsMia4eYwBDR4TTyCvx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 \* MERGEFORMATINET
如果口舌生疮、上火了怎么办?如果腹泻、着凉了又该怎么办呢?中医讲热者寒之,寒者热之。但是如果又有热还有寒,是该先祛热还是先驱寒呢?
这里面第一:口腔上火就用清热药物不对。
第二,一看拉肚子就用热药不正确。
第三,一看口苦口粘就用祛湿的药物也不行。
一般病人病情比较复杂,既有寒又有热,既有湿又有虚,各种病情掺杂在一起,缠绵难愈。清热容易生寒,散寒容易生热,祛湿容易伤气,补气容易胃胀。属于寒热错杂,上热下寒,虚实夹杂,湿邪中阻,兼有脾胃虚弱。所以要清热温下,辛开苦降,健脾祛湿,用行气流动之品。
根据路老治病的特点,给大家推荐一个夏季祛暑小方子:
INCLUDEPICTURE \d /mmbiz/3a6Cg9e0mCjzXRoddxy5JCtbrXxw9oYoPezTiaSUnqad9PyorM7F9vrpibZYYURGqvDy6OelMnibrsvmbH5richXY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 \* MERGEFORMATINET
中医讲湿与脾胃有关系:
脾的主要功能就是运化水湿。五脏之中,所有的水湿代谢都离不开脾。而湿在脾和湿在胃也有不同,湿在脾与脾的运化有关,湿在胃则与水湿停积有关。
一般湿邪在脾时,可用古方参苓白术散,一般药店都有成药出售。但是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