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荷塘月色教设计和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
----《荷塘月色》的三种世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揣摩语言,体会语言的抒情性,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同时,学习本文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恰当的提升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彷徨苦闷的心境和洁身自好、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情怀。
【教学重点】
通感等修辞手法,体味语言运用的妙处。
【教学难点】
写江南采莲旧俗的作用。
【教学方法】
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手段,采用:品读──讨论──赏析的教学模式。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清代著名诗人、学者王国维先生在他的《人间词话》里写道:“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品味这话的含意,不外两点:
一是一切写景状物的文字都是作者表情寄意的载体;
二是一切景物又必然引起作者情感波动,进而付诸文字,形成景语。景与情,二者不可分离。
【整体感知】
三个世界:
一、现实世界----颇不宁静
二、精神世界----暂得宁静
三、理想世界----自由欢乐
感情主线: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
问题(1):阅读1-3段,
①思考:《荷塘月色》中朱自清的现实世界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
师生交流明确:
小煤屑路、路旁杂树。
②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第2段:小煤屑路-----幽僻、寂寞(寂静)
第2段:路旁杂树-----阴森森的
③这些景物描写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教师启发:月光是淡淡的,作者却说“今晚却很好”,这说明作者的感情怎样?是淡淡的喜悦呢?还是淡淡的哀愁?
学生自由讨论:淡淡的哀愁。
问题(2):阅读4-6段
①思考:朱自清的精神世界中描绘了哪三幅图画?
月下荷塘:
塘上月色:
塘边月色:
②这三幅图画各有什么特征?
月下荷塘:宁静、优雅(幽美、雅致)
塘上月色:月光淡淡、月影朦胧
塘边月色:月光暗淡下去
③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来描写“月下荷塘”的宁静、优雅(幽美、雅致)的?
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
④第5段主要描写的对象是什么?
月色
⑤本段的描写对象是树,还是月光?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言之成理即可。
问题(3):阅读7-8段
现实世界是如此不平静,精神世界的荷塘月色也转瞬即逝。那么,他的理想世界又是怎样的呢?
江南采莲的景象。
【重点突破】
问题(1):朱自清为什么“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这篇散文写于哪一年?1927年7月。1927年7月,朱自清面临的中国,现实世界是什么样子呢?
一月:汉口爆发反英怒潮;奉军南下入河南;上海工人第二次武装起义失败;南京发生惨案。
四月:张作霖派兵搜查苏联大使馆,不久李大钊被绞死;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另立南京国民政府;李济深在广州捕杀共产党人。
五月:夏斗寅叛变,进军武汉;许克祥在长沙发动马日事变。
六月:日寇出兵青岛;清华国学研究院王国维教授自沉。
七月:汪精卫在武汉发动反共政变;日本首相上奏征服中国的“田中奏折” 。
问题(2):作者是如何抓住这些景物的特征来描写景物的?
①月下荷塘:通感、比喻(博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分析;空间顺序;
②塘上月色:第5段的动词分析;
③塘边月色:第6段的叠词分析。
问题(3):在三个世界中,作者在写景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喜悦。
【拓展延伸】
教师配乐《汉宫秋月》朗诵朱自清散文《歌声》
歌声
昨晚中西音乐歌舞大会里中西丝竹和唱的三曲清歌,真令我神迷心醉了。
仿佛一个暮春的早晨,霏霏的毛雨①默然洒在我脸上,引起润泽,轻松的感觉。新鲜的微风吹动我的衣袂,像爱人的鼻息吹着我的手一样。我立的一条白矾石的甬道上,经了那细雨,正如涂了一层薄薄的乳油;踏着只觉越发滑腻可爱了。 ①细雨如牛毛,扬州称为毛雨。
这是在花园里。群花都还做她们的清梦。那微雨偷偷洗去她们的尘垢,她们的甜软的光泽便自焕发了。在那被洗去的浮艳下,我能看到她们在有日光时所深藏着的恬静的红,冷落的紫,和苦笑的白与绿。以前锦绣般在我眼前的,现有都带了黯淡的颜色。——是愁着芳春的销歇么?是感着芳春的困倦么?
大约也因那濛濛的雨,园里没了秾郁的香气。涓涓的东风只吹来一缕缕饿了似的花香;夹带着些潮湿的草丛的气息和泥土的滋味。园外田亩和沼泽里,又时时送过些新插的秧,少壮的麦,和成荫的柳树的清新的蒸气。这些虽非甜美,却能强烈地刺激我的鼻观,使我有愉快的倦怠之感。
看啊,那都是歌中所有的:我用耳,也用眼,鼻,舌,身,听着;也用心唱着。我终于被一种健康的麻痹袭取了。于是为歌所有。此后只由歌独自唱着,听着;世界上便只有歌声了。
1921年11月3日,上海。
作业:对比阅读周邦彦的《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