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词句篇章修辞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第二章词句篇章修辞课件

刘勰(公元465——520 ) 字彦和,汉族,南北朝人,著名的文学理论家,祖籍山东莒(jǔ)县东莞镇。 32岁开写《文心雕龙》,历时五年,终成我国最早的文学评论巨著。该书三万七千余字,十卷五十篇。书超前人,体大而虑周,风格迥异,独树一帜,对后世影响颇大。 春秋笔法 “春秋笔法”也叫“微言大义”,是指“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是我国古代叙述历史的一种语言技法,是孔子编《春秋》时首创的一种“寓褒贬于曲笔之中”的文章写法。 经学家认为孔子撰《春秋》时每用一字,必寓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却通过细节描写、词汇的选取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出作者的主观看法。 春秋笔法 春秋笔法只是委婉行为,并不是说谎,最多只是影射和隐瞒。影射是靠词语的选择来表达的,不经过非常仔细的对比琢磨,根本无法辨认出原义。隐瞒只针对比较小的事情,大事从简或者曲笔,隐瞒是故意为之的,缘于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既包括不隐晦事实真相、据事直笔的一面,也包括曲笔的一面。曲笔是曲折抒笔,并不是歪曲;直笔是直抒行为,不仅指正直。 春秋笔法 孔子写《春秋》,本来要用“直笔”使“乱臣贼子”害怕的,但是写来写去,他竟写出那么多的“曲笔”,可见写“直笔”是多么不容易! 春秋笔法其实是一种妥协、一种无奈!这种办法写出的史书开创了写史服务于政治的先河,为后世考证增加了难度。 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刘勰在字句篇章修辞上的主要贡献 贡献1 字词修辞:用字四避与用词四要 “心既托声于言,言亦寄形于字。” “字形单复,妍媸异体。……临文则能归字形亦。”(文字形体的视觉美) 《文心雕龙●炼字》提出“用字四避”: 一避诡异;二省联边,三权重出,四调单复。 (1)诡异:奇形怪状的字 (2)联边:偏旁相同的字 (3)重出:重复运用相同的字 (4)单复:字形肥瘦、笔画繁简的字交叉使用 “四避”说例释: 1、诡异:曹摅(shū)诗称∶“岂不愿斯游,褊心恶讻詉。”“讻詉(xiōng náo)”两字诡异,大疵美篇。 2、联边:联边不过三,过三如字书。 司马相如《上林赋》联用17个鸟旁字:鸿鹔鹄鸨,驾鹅鸀鳿,鵁鶄鹮目,烦鹜鷛鸜,鹪鹚鸕鸕,群浮乎其上 。 3、重出:但有时候为了内容的需要,即使犯重出之忌也要用。 4、单复:从美学的角度看: 全用瘦形或笔画简略之字成句,则有“纤疏而行劣”之弊 全用肥形或笔画繁多之字成句,则有“黯(àn)黕(dàn)而篇暗 ”之嫌。 贡献2 句子修辞:句子长短和语序顺逆 刘勰的“句”包括“句、逗”,和今天的“句”含义不同。 “四字密而不促,六字格而非缓,或变之以三五,盖应机之权节也。”(格:树木的长枝。) 刘勰对语序修辞的看法是辩证的:既主张遵循正常的约定俗成的语序,以便表达清楚明白、顺利地沟通交流,同时也主张为了适应题旨的表达需要而要灵活调整语序。 例如: 语序修辞的辩证观 鲍照《石帆铭》:君子彼想——想彼君子。 庾子山《梁东宫行雨山铭》:草绿衫同,花红面似——衫同草绿,面似花红。 江淹《恨赋》:孤臣危泪,孽子坠心——孤臣危心,孽子坠泪。 江淹《别赋》:心折骨惊——心惊骨折 总之,“颠倒文句”实际上是一种倒装的修辞手法,但要适度颠倒,不能过于晦涩。 贡献3 篇章修辞:首尾周密和杂而不越 讲究篇章的整体性:要“首尾周密贯通,前后左右呼应衔接,表里一体”,要“弃偏善之巧,学具美之绩。” 重视篇章的条理性: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要杂而不越(散乱)。 要“使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群言虽多,而无棼丝之乱。” 第二节、 字词句篇章修辞的发展 1、韩愈:“文从字顺”论 2、李翱(韩愈大弟子) :“词工”论 3、刘善经(隋代人):定位“四术”论、“句无定方”论 4、刘知己:“史论体”字句篇章修辞论 1、韩愈:“文从字顺”论 韩愈(768~824),字退之,汉族,河南孟县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公,后称韩文公。 文从字顺各识职 散文语言要注意秩序、位置,文句要平易自然,不矫揉造作,不刻意雕琢,不杂乱无章,要有条理地恰切地表达思想感情。 当时古文家讨论文章难易问题。有两派意见: 其一,主张宜易,用字、文章都应该易晓; 其二,主张宜难,用僻难之字、写艰深文章。 对此,韩愈说:“无难易,惟其是耳!” 是:正确、恰切,达意精确,文从字顺,适应题旨。 (清代)钱谦益:“文从字顺,永言之则也!” 2、李翱:“词工”论 当时的文论主要有六种观点: (1)尚异者,文章辞句奇险而已。 (2)好理者,文章叙意苟通而已。 (3)溺于时者,文章必当对。 (4)病于时者,文章不当对。 (5)爱难者,文章宜深不当易。 (6)爱易者,文章宜通不当难。 李翱:“此皆情有所偏

文档评论(0)

maxm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