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水土流失的治理复习..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單元水土流失的治理复习.

第三单元总结及补充材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的:完善与巩固第三单元学习成果,加深印象,深入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本单元知识的联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有关课件等 教学方法:图示法、讲述法、比较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单元知识总结 列框图法展示本单元内容,见框图: 二、单元补充材料 1、黄土分布区和黄土高原 黄土分布区和黄土高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国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厚度最大的国家,其范围北起阴山山麓,东北至松辽平原和大小兴安岭山前,西北至天山、昆仑山麓,南达长江中下游流域,面积约60多万平方千米,其中以黄土高原最为集中、面积约为30多万平方千米。在阅读关于黄土高原的有关材料时,会出现这两个概念,要注意区分。 2、黄土高原、黄土高原上的黄土与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成因情况 黄土高原是地壳上升形成的。 黄土高原上的黄土是怎样形成的呢?多数科学家认为,黄土是由风吹来的。原来,黄土的老家远在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部内陆地区。那里气候干燥,地面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不断地破碎成为粗细不等的颗粒,每遇大风,往往风卷沙尘,遮天蔽日,粗大的石砾残留原地,成为戈壁;颗粒较粗的沙子被风带到近处沉落下来,形成了浩瀚的沙漠;而颗粒细小的粉沙土,则随风南下,当风力减弱或遇到秦岭等高山阻挡时,便纷纷扬扬地降落下来。经过几百万年不断地累积和环境的演变,逐渐形成了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则是流水侵蚀作用的产物。 3、黄土高原地区独特的民居——窑洞的开凿,利用了黄土的什么特性? 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民居,它是利用黄土的直立性在黄土地上开凿窑洞,洞上覆盖有草或其他防雨物质,洞内冬暖夏凉,居住十分舒适。窑洞的开凿,利用了黄土的直立性和干燥性。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成因主要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自然因素包括地质因素、地貌因素、地形因素、降雨因素、土壤因素五个方面。地质因素,黄土覆盖厚,抗冲力差;地貌因素,植被稀少,全区天然次生林、天然草地占总面积的16.6%,其中,林地仅占总土地面积的6%,其余大部分地区属于荒山秃岭;地形因素,山区、丘陵区和塬区占总土地面积的2/3,长度在0.5km以上的沟道27万条。地形破碎,坡陡沟深;降雨因素,暴雨集中。大部分地区年降雨200-400mm,6-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60%-70%;土壤因素,该地区大部分为黄土覆盖,厚度一般为100-200m,质地疏松多孔,抗冲力差。人为因素主要有:陡坡开荒、破坏林草植被;过度放牧、草场沙化;采石、开矿、筑路等开发项目造成水土流失。 框图法表示: ①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②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形式 在水土流失的形式上,主要有水蚀、风蚀和重力侵蚀。其中水蚀可分为:溅蚀、面蚀、细沟侵蚀、切沟侵蚀、冲沟侵蚀。重力侵蚀主要形式为崩塌、滑坡、泻溜。 6、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特点 特点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水土流失面积广。二是侵蚀强度大。三是流失量多。四是产沙地区、时间集中。 7、水土流失对黄土高原社会经济的危害 在水土流失危害上,更加剧了该区的贫困程度: 一是恶化了生态环境。水土流失把地形切割得支离破碎、千沟万壑,全区长度大于0.5km的大小沟道达27万多条。水土流失和原有植被破坏,恶化了生态环境,加剧了土地和小气候的干旱程度以及其它自然灾害的发生。 二是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致使群众生活贫困。年复一年的水土流失,使地形破坏,土地沙化,土地数量减少,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危及子孙后代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地表“沙化”、“石化”,田间持续水力下降,土壤肥力衰减,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坡耕地正常年景的亩产量一般只有25-50kg。黄土高原有超过2300万的贫困人口,是我国两大片极度贫困地区之一。 三是淤积下游河床,威胁黄河防洪安全。在年输入黄河的16亿吨泥沙中,约有4亿吨淤积在下游河床内,使河床逐年抬高。目前黄河下游河床平均高出两岸地面4-6米,有的高达13米,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直接威胁着下游两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成为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 四是水资源的利用受到了限制。水土流失使水库等水利设施淤积严重,缩短了使用年限。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引水灌溉必然引沙,使渠道淤塞和良田沙化。大量泥沙输送入海需耗用大量的水资源,使本已紧缺的黄河水资源的可利用量减少。 8、黄土高原的地貌 黄土高原的地貌形态主要有沟谷地貌和沟间地貌两类,其中沟间地貌常常又可划分为塬、梁、峁、墹 三、单元典型试题 1、请观察图,回答问题。 (1)水平梯田与坡式梯田各自的优势是什么? (2)隔坡式梯田与水平式和坡式梯相比,既有水平面,又

文档评论(0)

sfk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