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7第十七章明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和资本主义萌芽.
第十七章 明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和资本主义萌芽
(1368——1644年)
教学要点:明朝的建立与巩固;明朝前期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靖难之役与仁宣之治;明代中期的社会矛盾与张居正改革;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明代中后期的资本主义盟芽;明末农民起义与明朝的灭亡;明代的中外关系和文化交流。
教学时数:十八课时。
教学内容:朱元璋建立明朝;明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靖难之役;郑和下西洋;土木之变;张居正改革;资本主义盟芽;宦官专权;明末农民战争;“四大奇书”;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宋应星与《天工开物》;《永乐大典》。
考核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厂卫制度、卫所制度、靖难之役、土木之变、一条鞭法和八股文等名词;弄清郑和下西洋的经过及其意义;弄清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盟芽产生的背景和发展缓慢的原因;弄清明代中后期宦官专权的情况及其危害;分析明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对张居正改革进行评价。
明王朝1368年建立,1644被清灭掉,共历16帝,计276年。但因建文帝与明成祖争位,成祖即位后除建文年号,故有十五帝之说,又有人计算为共277年。
关于明史的分期,一般有三种意见。
1.前期(1368-1529);后期(1522-明末)
2.明初(1368-1435);中期(1436-1627);后期(1628-明末)。
3.明初(1368-1435),中叶(1436-1521);后期(1522-明末)
第一节 明朝前期的政治和经济
一、明王朝的建立
元朝末年,朱元璋参加了濠州郭子兴的起义。郭子兴死,朱元璋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领袖。不久,朱元璋渡江南下,建立了以今南京为中心的根据地,并采纳封建士人的发展策略,组织屯田。在此基础上,不断对外用兵,先后消灭了周边的元朝残余势力,又通过鄱阳湖大战及其它战争,先后征服陈友谅及张士诚、方国珍等势力。1364年正月,朱元璋即吴王位,设置百官。1367年十二月,正式即皇帝位。1368年正月初四,改元洪武,国号“明”,建都于应天府(今江苏南京)。
二、明初改制与专制集权的强化
在中国封建社会,凡是统一的王朝都要加强专制和集权,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行省的改制和丞相的废除。
明初,全国未统一,无暇顾及改制,中央和地方制度多沿用元朝旧制。中央设中书省,设左右相国,下辖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在地方上设行中书省,总管地方政务,由平章政事,左右丞相总领。1376年,改革行中书省。废行省名号,设“承宣布政使司”,置左右布政使,主管行政、财政;设提刑按察使司,主刑法;设都指挥使司,管军事,号称“三司”。三司各自独立,互相监督,削除了地方割据的因素。
洪武初设十三个布政司。即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湖广、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两个直隶州:南京(包括江苏、安徽)和京师(包括河北),称南直隶、北直隶。布政司下设府县。
废除丞相制。明初中书省的左右丞相即是中央“百司”的首领,又是地方“郡属”的总帅,百司和地方有奏章必先“关白丞相”,再奏闻皇帝。1377年,设“通政使司”,主管章奏,以夺丞相的封驳关白之权,此乃削弱相权的一大步骤。接着发生了两起丞相专权谋反案,朱元璋以此为借口于1380年废除丞相一职。
中书省与丞相职废除后,抬高了六部的地位,六部尚书直接听命于皇帝,对皇帝负责。这样,两千年来的相位被废除;隋以来七百年来的三省被中止。中央大权直接集皇帝一身,专制主义大为加强。
六部总领行政事务,直接对皇帝负责,使皇帝的事务多起来。故又设立诸殿阁学士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如华盖殿、文渊阁等,用地位低、文才高的文人充当顾问,协助皇帝起草诏令,批阅奏章,但不能决断,只能秉帝意办事。
同时,为纠察百官善恶,防止阴谋犯上,设立了监察和特务机构。监察——初称御史台,洪武十五年称都察院,都察院的左右都御史专职弹劾百官;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弹劾地方官员,监察御史品低权高,“代天子巡守”。纠察六部的“六科给事中 ”,专察六部奏章的真伪。
特务机构——锦衣卫,下辖南北镇抚司,密辑盗贼奸。北镇抚司还管刑狱,专管皇帝下令审察的案件。如对大将蓝玉谋反案的镇压,杀一万五千人;锦衣卫专门纠察功高位重之臣,功臣宿将相继尽灭,适应了专制主义的需要。
2.兵制:五军都督府和卫所制度。军事方面,明初由大都督府管辖中央和地方的军队。洪武十三年,分五个都督府(前、后、左、右、中)分辖京师和地方军队。并且不统率部队出征,出征时由皇帝发令,兵部出将,出征前由皇帝给将官“印信”,战后将“印信”交还,士兵仍回原地驻守。在军事上,制定“卫所”制度。各府县卫所归各布政司都指挥使管辖,各都指挥使又归中央五军都督府管辖。
京都的卫军分两种:一是京军三大营,为全国军队的精锐;二是皇帝亲军,前者归五军都督府管,后者常由太监统领直接听令于皇帝。
卫所军的来源有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