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研究 投稿:廖澍澎.doc

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研究 投稿:廖澍澎.doc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研究 投稿:廖澍澎

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研究 投稿:廖澍澎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162(2014)01-0039-16    1 引言    科斯揭示了法律初始界定的产权明晰度对市场交易的重要性[1-2],但国家以法律条文规定的资产权利结构并不一定与产权的现实结构相同,法律上的产权和事实上的产权总是存在差别,两者的界定也由于正交易费用的存在而是不充分的[3-6],这使得现实世界中的产权不过是不同外部约束条件下权利界定程度差异的排列组合而已。同时,产权作为主体间对资源竞争使用的一种行为准则[7-8],不同界定程度的产权状态就预示了不同的行为标准和含义,当资源价值发生变化时,各主体行为就有了改变行为准则的激励,要求权益获取的保障,乃至权益格局的重新确定。这必然会发生主体之间的行为博弈,而主体间的博弈成本就会导致“租值耗散”现象的发生[3,9]。与此主体行为在模仿、试错带来资源配置失效的同时,又会出现产权安排与资源配置被同时博弈决定的一般均衡[10-11]和Alchian的不确定性之下的演化经济理论现象[12],甚至形成产权制度演化的自发秩序[13-14],这就为主体在面对产权不完全界定时采取的行为赋予了发生学意义,即在导致租值耗散发生的同时,又有着重新界定资源价值归属、降低资源耗散、推进产权制度变迁的自发探索意义。    产权界定的不完全性这一点对于我国有着特殊的涵义(不能对某种绝对的权利形态施予自身的主观偏好)。我国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拉开了中国改革的大幕,但由于改革之初中国学者对产权理论中强调权利清晰界定的理解,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农业出现产量问题以来,对农地制度的研究开始偏向农地所有制形态的讨论[15-17]。尽管近年来学者们由产权形态的静态研究开始逐渐深入到产权动态变迁、内部细分结构的研究上,如地权专业分工[18]、集体产权完善论[19]、复杂与有效地权论[20]等,但对如何通过具体化产权概念,对地权自身的这种不完全性及其背后所隐含的与产权主体利益、行为关系的研究是缺乏、不足的。并且,已有学者对农地产权制度的研究也主要倾向于以承包地为载体或以产权整体为内容的概括性研究上[21-23],对宅基地产权制度本身问题的研究存在不足,特别是在目前迫切需要构建城乡一体化化土地市场的今天,对作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主体的宅基地进行产权制度方面的研究,也就具有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正是鉴于以上理论与实践问题的需要,将关注点放在“如何通过具体化产权概念,来深入理解产权不完全界定的客观状态,并联系主体权益,探讨各主体行为的发生及其所具有的内涵”这个问题上,并由此视角出发研究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的变迁与实践探索,以期丰富和增进人们对于产权理论乃至地权内涵的理解。具体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构建基于产权公共域的不完全产权理论分析框架,对主体权益与行为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加以产权角度的引申阐释;第三部分在分析框架的指导下,分析宅基地产权制度的历史变迁;第四部分对变迁过程中主体围绕宅基地资源价值变化的博弈行为和行为导致的“租值耗散”现象加以阐述;第五部分,通过对现实小产权房、宅基地探索改革的经验素材剖析,揭示当下宅基地制度改革中相关主体行为的发生学涵义,进而提出宅基地制度改革的相关建议;最后为文章总结与研究的启示性含义。    2 不完全产权与主体行为关系分析框架构建    2.1 产权的不完全界定(见图1):法律产权与事实产权的不完全       图1 产权的法律与事实两层面不完全界定图释    法律产权概念强调的是以国家强制力为保证,立法所规定的特定主体对特定物质、资产的权利,着重点是权利的合法性。法律产权的不完全界定研究以德姆塞茨的产权残缺为代表[24-25],认为原来属于私人所有的一部分权利现在为国家所有,这可能导致国家对所有权的侵害,所有权残缺可理解为是完整的所有制权利束中的一部分权利的删除,权利之所以常常变得残缺,是因为一些代理者(如国家)获得了允许其他人改变所有制安排的权力,对废除部分私有权利束的控制已被安排给了国家或者由国家来承担。国家的这种限制会削弱产权,进而通过改变资产的形式或本质等,来影响所有者对他所投入资产的使用预期以及资产对所有者及他人的价值,及作为其结果的具体交易形式[26]。    而事实产权强调的是物质、资产在经济运行中的实际价值,这种价值体现为产权所有者通过对该项产权的直接消费或间接消费所获得的效用,作为社会经济生活实质内容的事实产权,可以看作是法律产权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演化形式。事实产权的不完全界定研究以巴泽尔的产权公共领域为代表,巴泽尔在对排队[27]、奴隶制[28]和无偿献血[5]等具体事例的分析中提出了其产权公共领域的思想,认为个人对资产拥有的产权明晰程度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精品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