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广西金麦播音主持培训考试17《论述类文章阅读》理解Word版含答案..doc

2014年广西金麦播音主持培训考试17《论述类文章阅读》理解Word版含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年广西金麦播音主持培训考试17《论述类文章阅读》理解Word版含答案.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答案解析在广西金麦艺考网 专题检测(十七) 论述类文章阅读(一) (时间:45分钟 满分:27分,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1~3题。 先秦理性精神——儒道互补 李泽厚 孔子在塑造中国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结构上的历史地位,已是一种难以否认的客观事实。孔学在世界上成为中国文化的代名词,并非偶然。孔子取得这种历史地位是与他用理性主义精神来重新解释古代原始文化——“礼乐”分不开的。他把原始文化纳入实践理性的统辖之下。所谓“实践理性”,是指把理性引导贯彻在日常现实生活、伦常感情和政治观念中,而不作抽象的玄思。继孔子之后,孟子、荀子完成了儒学的这条路线。这条路线的基本特征是:怀疑论或无神论的世界观和现实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孔子不是把人的情感、观念、仪式(宗教三要素)引向外在的崇拜对象或神秘境界,而是把这三者引导和融合在以亲子血缘为基础的世间关系和现实生活之中,不将情感导向异化了的神学大厦和偶像符号,而将其抒发和满足在日常心理与伦理的社会人生中。这也正是中国艺术和审美的重要特征。《乐论》(荀子)与《诗学》(亚里士多德)的中西差异(一个强调艺术对于情感的构建和塑造作用,一个重视艺术的认识模拟功能和接近宗教情绪的净化作用),也由此而来。中国重视的是情、理结合,是以理节情的平衡,是社会性、伦理性的心理感受和满足,而不是禁欲性的官能压抑,也不是理智性的认识愉快,更不是具有神秘性的情感迷狂(柏拉图)或心灵净化(亚里士多德)。 理性精神是先秦各派的共同倾向。名家搞逻辑,法家倡刑名,都表现出了这一点。其中,与美学——艺术领域关系更大和影响深远的,除儒学外,要推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道家作为儒家的补充和对立面,相反相成地在塑造中国人的世界观、审美兴趣上,与儒家一道,起了决定性作用。 孔子世界观中的怀疑论因素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知其不可而为之”),一方面发展为荀子的乐观进取的无神论(“制天命而用之”),另一方面则演化为庄周的泛神论。孔子对氏族成员个体人格的尊重(“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方面发展为孟子的伟大人格理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另一方面也演化为庄子的遗世绝俗的独立人格理想(“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表面看来,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它们刚好互相补充。不但“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经常是后世士大夫的互补人生路途,而且悲歌慷慨与愤世嫉俗,“身在江湖”而“心存魏阙”,也成为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常规心理及其艺术意念。但是,儒、道又毕竟是离异的。如果说荀子强调的是“无伪则性不能自美”,那么庄子强调的却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前者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后者突出的却是自然,即美和艺术的独立。如果前者由于其狭隘实用的功利框架,经常造成对艺术和审美的束缚、损害和破坏,那么后者则恰恰给予这种框架和束缚以强有力的冲击和否定。浪漫不羁的形象想象;热烈奔放的情感抒发;独特个性的追求表达,它们从内容到形式不断给中国艺术发展提供新鲜的动力。庄子尽管避弃现世,却并不否定生命,而对自然生命抱着珍贵爱惜的态度,这使他的泛神论的哲学思想和对待人生的审美态度充满了感情的光辉,恰恰可以补充、加深儒家思想,从而与儒家一致。所以说,老庄道家是孔学儒家的对立和补充者。 (选自《美的历程》,有删改) 1.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的“出世”和道家的“入世”互相补充协调。 B.儒家关注世俗人生,道家侧重对自然的抽象玄思。 C.庄子的部分思想来自孔子并补充儒家思想而与儒家一致。 D.儒道之外的名家、法家等也对中华文明产生了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项,认知错误,儒家是“入世”,道家是“出世”。 答案:A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儒家艺术和审美观念的是(  ) A.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 B.独特个性的追求表达。 C.强调艺术对于情感的构建和塑造作用。 D.重视情、理结合,重视以理节情的平衡。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B项,该项所述为道家的艺术和审美观念。 答案:B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学在世界上成为中国文化的代名词,与孔子用理性主义精神解释古代原始文化——“礼乐”分不开。 B.“实践理性”是把理性引导贯彻在日常现实生活、伦常感情和政治观念中,难以作抽象的玄思。 C.怀疑论或无神论的世界观和现实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是孔子、孟子、荀子所走的儒学路线的基本特征。 D.道家虽是儒家的对立面,但却与之相反相成地在塑造中国人的世界观、审美兴趣上起了决定性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

文档评论(0)

df9v4fz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