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庆安中学21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VIP

陕西省西安市庆安中学21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陕西省西安市庆安中学21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历来被称为“礼仪之邦”。礼仪在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古代所谓礼仪,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诸如政治体制、朝廷法典、天地鬼神祭祀、水旱灾害祈禳、学校科举、军队征战、行政区域划分,乃至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言谈举止,无不与礼仪有关,它几乎是一个囊括了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一切典章制度以及个人的伦理道德修养、行为准则规范的庞大的概念。直到近代以后,礼仪的范畴才逐渐缩小,现在则一般只有礼节和仪式的意思。一般讲解礼仪制度的书籍资料,基本上仍沿用传统的概念加以介绍。 礼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久远的过去。应当说,中华民族的历史掀开第一页的时候,礼仪就伴随着人的活动,伴随着原始宗教而产生了。荀子说过“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先祖者类之本”“君师者治之本”。(《荀子·礼论》)礼仪制度正是为着处理人与神、人与鬼、人与人的三大关系而制定出来的。郭沫若说:“大概礼之起源于祀神,故其字后来从‘示’,其后扩展而为对人,更其后扩展而为吉、凶、军、宾、嘉的各种仪制。”(《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从考古资料来看,在辽宁喀左发现的距今五千年的红山文化遗址中,有大型的祭坛、神庙、积石冢等,是举行大规模祭祀活动的场所;有裸体怀孕的妇女陶塑像,可能是受先民膜拜的生育女神。更早的仰韶文化彩陶上的人面虫身图像,墓葬中死者头颅西向而卧,也都透露出远古时代礼仪制度的若干信息。在古代文献方面,有“自伏羲以来,五礼始彰;尧舜之时,五礼咸备”的说法。实际上,礼仪制度的演变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又曲折的历程,真正比较完备、系统的是西周的礼制。周以前的礼仪制度,由于材料匮乏,文献不足,已经难以详考了。 由儒家学者整理成书的礼学专著“三礼”——《周礼》《仪礼》《札记》,记录、保存了许多周代的礼仪。在汉代以后两千多年中,它们一直是国家制定礼仪制度的经典依据,因此被称为“礼经”。今天,要研究探讨古代主要适用于贵族的礼制,“三礼”仍然是最重要的书。虽然对它们的思想倾向评价不同,它们的论述中也有不少只是出于后世儒家的理想,但它们在文化史上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和影响的。 由于礼学家们有各种不同的学术派别,对古代文献各有不同的理解,加之历代当权派出于各自不同的政治需要、文化背景,他们制定的礼仪制度常有前后矛盾抵触的情况。所以我们介绍古代礼仪制度,应避开枯燥的论证和繁琐的考据,尽量少介入各家的争执,而把重点放在礼制的沿革演变上。 (节选自《中国古代礼仪制度》,有改动) 1.下列关于“礼仪”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仪是伴随中华民族的历史发端,伴随人的活动以及原始宗教产生的。 B.近代以后,礼仪的范畴逐渐缩小,现在一般只有礼节和仪式的意思了。 C.礼仪制度的演变发展漫长而又曲折,周代以前的礼仪制度已难以详考。 D.礼仪在礼仪之邦的中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代礼仪和近代礼仪概念不同,古代礼仪是一个范围十分广泛的庞大概念,几乎包括一切典章制度和个人的伦理道德修养、行为准则规范。 B.儒家学者整理成“三礼”,记录、保存了许多周代的礼仪。在古代,“三礼”一直是国家制定礼仪制度的经典依据,因此被称为“礼经”。 C.礼学家们对古代文献各有不同的理解,形成了各种学派,加之礼仪制度的制定者出于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政治需要,使礼仪制度常前后不一致。 D.在今天,“三礼”仍然是研究探讨古代礼制的重要的书。它们在文化史上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影响,尽管对它们的思想倾向评价不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仪制度正是为着处理人与神、人与鬼、人与人的三大关系而制定出来的。荀子和郭沫若都表述过这样的观点,考古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 B.仰韶文化彩陶上的人面虫身图像,红山文化遗址中的祭坛、神庙、积石冢、裸体怀孕的妇女陶塑像等,都有远古时代礼仪制度的一些印记。 C.今天我们研究探讨古代礼制,“三礼”是最重要的研究探讨对象,因为它们是那个特定时代国家制定礼仪制度的经典依据,在文化史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影响。 D.礼学家们制定的礼仪制度常有自相矛盾的问题,所以我们介绍古代礼仪制度时,重点应放在礼制的沿革演变上,不搞繁琐枯燥的考据论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申徽,字世仪,魏郡人也。性审慎,不妄交游。元颢入洛,以元邃为东徐州刺史,邃引徽为主簿。颢败,邃被槛车送洛阳,故吏宾客并委去,唯徽送之。及邃得免,乃广集宾友,叹徽有古人风。寻除太尉府行参军。 孝武初,文帝与语,奇之。文帝察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d9826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