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书籍检索.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汉文书籍检索

第三章 汉文书籍检索 中国古代汉文书籍的检索 中国古代典籍的聚散 中国古代汉文书籍的流传情况检索 现存中国汉文古籍的检索 现存中国古代文集分类篇目检索 近代中国汉文书籍的检索 现代中国汉文书籍的检索 文天祥:“一部十七史,从何处说起!” 汗牛充栋的中国古代典籍,该从何处开始查寻? 中国汉文古籍的出现 《尚书·多士》:“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吕氏春秋·先识览》:“殷内史向挚见纣之愈乱迷惑也,于是载其图法,出亡之周。” 《隋书·经籍志》:古者史官既司典籍,盖有目录,以为纲纪,体制堙灭,不可复知。 中国古代汉文图书的聚散 陈寅恪: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牛弘:书有五厄。 王应麟:书有十厄。 秦始皇焚书坑儒 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汉书·惠帝纪》:四年,废挟书律。 中国古代汉文图书的聚散 西汉末年图书的浩劫 及王莽之末,长安兵起,宫室图书,并从焚尽。 东汉末年图书的丧亡 及孝献迁都,吏民扰乱,图书缣帛,大则连为帷盖,小乃制为滕囊。所收而西,才七十余乘。属西京大乱,一时燔荡。 西晋末年图书的散亡 《隋书·经籍志》:惠、怀之乱,京华荡覆,渠阁文籍,靡有孑遗。 中国古代汉文图书的聚散 南朝梁元帝的焚书 《南史·梁元帝纪》:“性受读书,既患目,多不自执卷,置读书左右,番次上直,昼夜为常,略无休已。及魏军逼,乃聚图书十余万卷尽烧之。 隋末图书的损毁 《隋书·经籍志》:大唐武德元年,克平伪郑,尽收其图书及古迹焉。命司农少卿宋遵贵载之以船,溯河西上,将致京师。行经底柱,多被漂没,其所存者,十不一二。其《目录》亦为渐濡,时有残缺。 中国古代汉文图书的聚散 唐代动荡对于藏书事业的破坏 《旧唐书·经籍志》:禄山之乱,两都覆没,乾元旧籍,亡散殆尽。肃宗、代宗崇重儒术,屡诏购募。……及广明初,黄巢干纪,再陷两京,曩时遗籍,尺简无存。 中国古代汉文图书的聚散 宋代对图书的搜求及散亡 《宋史·艺文志》:宋初有书万余卷。其后削平诸国,收其图籍,及下诏遣使购求散亡,三馆之书,稍复增益…已而王宫火,延及崇文秘阁,书多煨尽。 《宋史·钦宗纪》:靖康二年,金人以帝及皇后太子北归,太清楼秘阁三馆书、天下州府图、府库蓄积,为之一空。 《宋史·艺文志》:高宗移跸临安,乃建秘书省于国史院之右,搜访遗阙,屡优献书之赏。四方之藏稍稍复出,而馆阁编辑日益以富矣。……绍定火灾,书多阙。 中国古代汉文图书的聚散 明末图书的散亡 明英宗14年,南京文渊阁火灾,所有藏书,悉为灰烬。 崇祯甲申,李闯陷京,散乱焚烧,存者无几。 清代寓毁于征 《清代禁书知见录》:据禁书总目、掌故丛编、办理四库全书档案诸书考之,在于销毁之例者,将近三千余种,六七万部以上,种类数量几与四库收书相埒。 中国近代图书文献的聚散 清末民国时期中国文献典籍的散失 敦煌文书的散失 中国近代图书文献的聚散 皕宋楼图书的外流 中国近代图书文献的聚散 抗战期间日本对中国典籍的大肆掠夺与破坏 东方图书馆及涵芬楼的焚毁 中国近代图书文献的聚散 清华古籍善本的焚毁 中国近代图书文献的聚散 抗战期间日本对中国各地珍贵文献的大肆掠夺 甲午战争以后,日本从中国掠夺书籍300万册,重要文物15245件。其中古籍42万册,多为善本珍籍,有宋版本400余种,有《清朝历代皇帝实录》3000多册,10套完整的《古今图书集成》。以南京为例,据统计,南京市共损失古物26584件,其中包括殷墟发掘团所藏商代青铜器、玉器等诸多举世公认的珍贵文物、字画7720幅,书籍459579册。公家方面还损失文玩杂件648368件。私人方面损失碑帖3851件。 中国古代图书的聚散 文革期间对古代文献的破坏 仅宁波地区被打成纸浆的明清版的线装古书就有80吨。 应县木塔所出珍贵文献被毁。被抢救出来的一小部分内容,如辽刻彩印,填补了我国印刷史上的空白。文物中以经卷为数较多,有手抄本,有辽代木版印刷本,有的经卷长达30多米,实属国内罕见, “件件是国宝”。 中国古代文献散失原因 统治者的暴力禁毁。 大规模社会动乱直接销毁了难以计数的典籍文献。 由于保管不善,水、火、虫蛀等自然灾害而使典籍亡佚者亦为数众多。 因为种种原因流散到国外者。 中国古代汉籍目录的 出现与发展(一) 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的文献整理工作及七略分类法 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会向卒,哀帝复使向子侍中奉车都尉歆卒父业。歆于是总群书而奏其《七略》,故有《辑略

文档评论(0)

jsntrgzxy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