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新)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教学交流课件(115张).ppt

2015年11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新)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教学交流课件(115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板书1、鉴别物质,公式 农业中——盐水选种 配置合适的盐水密度,用到了密度的知识 不饱满的种子 饱满的种子 水 盐水 飞机外壳采用硬度大、密度小的合金 产品包装用密度较小的塑料泡沫,防震、减少运输成本 交通运输业 商业中—— 鉴别牛奶的浓度、酒的浓度等 二、密度与物质鉴别 ——解决生活中遇到问题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依据这一点我们可以对物质进行鉴别。 子弹壳 校运会金牌 学生实验 由于测量的精确度不够,可以先告诉学生子弹壳一般是铜或者钢的,可以通过测密度简单判断是什么材料。 此奖牌的质量m=55.4g, 体积v=7cm3,请你鉴别。 铜、铝合金 铁? 校运会金牌 奖牌的鉴别,给出数据,学生计算。(有足够多也可以让学生测) 配合利用物质的其他特性,如颜色、硬度、气味等 更科学的鉴别方法:化学分析或光谱分析 光谱分析图 课本P118 科学世界 “细微差别中的重大发现” 精确的测量很重要! 严谨的科学态度也很重要! 铜铝合金 7.9 锌合金 6.9 锌合金 5.4 三、密度与温度 ——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引入:演示实验 冰水 热水 分析: 空气 热 胀 冷 缩 温度变化 一般情况下, 温度越高,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温度越低,体积越小,密度越大 体积变化 密度变化 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质量一定 1、空气的热胀冷缩 解释现象: 暖气为什么放在房间的下面? 空调为什么挂在房间的上方? ——风车实验 1、空气的热胀冷缩 1、空气的热胀冷缩 温度对空气密度的影响是空气流动的原因 冬天,被冻裂的水管 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是热胀冷缩呢? 水结冰体积变大,密度变小,水的膨胀规律是怎样的呢? 被冻裂的水缸 2、水的反常膨胀 实验:0℃的水升温过程中的体积变化 0℃的水 成功的关键: ①玻璃管要细,②塞子塞紧 ③装置要密封④从0℃的水开始自然升温 (做法:将冰水混合物中的水倒入烧瓶中,盖好塞子后自然升温,会发现玻璃管中的水面迅速下降,到达4℃左右开始上升。因为时间太长,建议事先录好,编辑之后给学生看) 精确实验表明: 0℃~4℃反常膨胀:热缩冷胀 4℃以上:热胀冷缩 2、水的反常膨胀 4℃的水密度最大 2、水的反常膨胀 水反常膨胀的意义 虽然湖面已经结冰,但较深的湖底仍保持4℃的水温,鱼儿可以自由游动。 总结: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进行物质鉴别;但是密度也会受到温度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物体热胀冷缩。如空气的热胀冷缩比较明显,会造成空气的流动。 但是水在0℃~4℃时有反常膨胀现象,热缩冷胀,所以4℃的水密度最大,这一特点有利于保护自然界的水中生物顺利过冬。这也是大自然的奥秘之一吧! 谢谢大家! * 了解(基本知识要求):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认识、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 * 理解(基本知识要求):把握只是内在逻辑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计算;提供证据;整理信息等。 会;(基本技能要求):会按照要求作图,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 * * * * * * * * 第二类.计算不能直接称量的物体的质量 可用课本P115例题(纪念碑) 第三类.计算不便于直接测量的较大的物体的体积 建议用课本P119“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题作为引例并进行讨论 (2)三类题型的顺序最好将“鉴别物质”放在首先。 理由: 一是它是密度定义式的应用,另外两个类型是由定义式导出的变形式的应用。 二是密度的应用的教学不只是应用密度公式的相关计算,更重要的是肩负着对密度概念内涵的理解,这是理解密度概念的关键。 (引用课本P121最后一段很好) 关于密度的教学还有两点说明 1.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中,对图像的处理建议 用图象记录和分析实验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方法,学生从开始学物理到本章,教材有三处突出了这一方法的学习,最先出现在物态变化中,作熔化和凝固及沸腾过程中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但只要求学生从图象中定性分析每个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很容易掌握.但探究同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要求学生从图象中得出定量的正比关系,,学生尚且无能为力.因为学生还不具备”直角坐标系”和“函数及图象”的数学基础,根本不可能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从图象上得到成正比的结论。(问数学老师,答:初二第二学期才学函数图像问题) 所以,在实验探究中获得了不同体积的同种物质的质量后要求学生作出m---V图像 ,并从图像中得到结论,这一点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要求太高.且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来讲,会冲淡对密度概念的引入. 因此处理的方法是跳跃,跳跃的方法是描点连线后,返回表格中分析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得到结论,再告诉学生图线中的直线就是正比图像。教材在后面

文档评论(0)

2232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