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抗感染.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生物与抗感染

抗菌药物概论 一.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药。 抗生素(antibiotics)是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属)的代谢产物,分子量较低。抗生素包括天然抗生素和人工半合成抗生素。 抗菌谱和抗菌活性是临床选药的基础,但在参考体外药敏试验时,还应充分考虑药物能否到达感染部位以及药物在感染部位的浓度。 抗菌药物根据药效学不同,可分为两大类: 1.时间依赖性:包括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等,无首次接触效应,临床药效的关键是延长维持有效浓度时间. 2.浓度依赖性:以氨基糖苷类为代表,具有首次接触效应和较长的后效应,临床药效的关键是提高药物浓度,给药方案的关键是剂量,给药的时间间隔倾向"每日一次"疗法。药物毒性与峰值浓度相关。 抗菌后效应:将细菌暴露于某抗菌药物,在去除药物后的一定时间范围内,细菌仍不能正常繁殖,这种现象称为抗菌后效应。 二.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1.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包括β-内酰胺类、万古霉素类。β-内酰胺类药物能与细菌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结合,使转肽酶结合,造成细菌细胞壁的缺损。 2.影响胞浆膜的通透性:包括多粘菌素和多烯类抗真菌药等, 3.抑制蛋白质合成:包括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林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 4.影响叶酸代谢:TMP和磺胺类 5.影响核酸代谢:喹诺酮类 三.细菌的耐药性: 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1.降低外膜的通透性 2.产生灭活酶 3.改变靶位的结构 4.改变代谢途径 5.药物主动外排系统活性增强 耐药基因的转移:有多种方式 四.联合用药的可能效果:根据抗菌药物的作用性质,一般分为四类: 第一类为繁殖期杀菌剂(Ⅰ),β-内酰胺类 第二类为静止期杀菌剂(Ⅱ),氨基糖苷类 而喹诺酮类和多肽类(万古霉素类和多粘菌素)对繁殖期和静止期的细菌均有杀灭作用。 第三类为速效抑菌剂(Ⅲ),四环素类、氯霉素类、林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 第四类为慢效抑菌剂(Ⅳ),磺胺类 在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时,可产生四种效果:协同(Ⅰ+Ⅱ),拮抗(Ⅰ+Ⅲ),相加(Ⅲ+Ⅳ),无关或相加(Ⅰ+Ⅳ)。 作用机制相同的同一类药物合用时,疗效并不增强,反而可能增加毒性,甚至出现拮抗作用。 但是,青霉素与美西林合用,可起协同作用;青霉素与磷霉素合用,可使细胞壁合成过程首尾阻断,作用加强;青霉素与氯霉素合用,可有效地治疗化脓性脑膜炎,几乎可达到杀菌效果。 五.抗菌药物的最佳用药方案取决于:1.正确的诊断:包括正确的疾病诊断,正确的细菌学诊断,体外药敏试验 2.考虑到患者的因素 3.详尽的药理学知识。 防止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1.病毒感染 2.病因或发热原因不明,病情严重或高度怀疑为细菌感染除外 3.剂量过大或过小,疗程过短或过长4.常规性使用广谱抗菌药或新上市的药物 5.局部应用:易诱发过敏反应和细菌耐药,应尽量避免 患者的因素与抗菌药物应用:1.肾功能减退:应避免使用主要经肾排泄而且对肾有损害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多粘菌素。必须应用时,可根据肾功能减退的轻、中、重程度,分别给予常规剂量的2/3~1/2 ,1/2~1/5,1/5~1/10。2.肝功能减退:在肝脏代谢而由肾脏排泄的药物,如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林可霉素类,应减量慎用,对四环素类、氯霉素类、磺胺类、红霉素酯化物应避免使用 3.儿童应避免使用对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如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等,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用药应十分谨慎,孕妇禁用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等。 第二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非典型β-内酰胺类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 1.窄谱青霉素类:青霉素G类,青霉素V(耐酸) 2.广谱青霉素类: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3.抗葡萄菌青霉素类(耐酶青霉素类):甲氧西林、氯唑西林、苯唑西林、 4.抗铜绿假单孢菌青霉素类:哌拉西林、美洛西林、阿洛西林 5.抗革兰阴性菌青霉素类:美西林 非典型β-内酰胺类 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 氧头孢烯类:拉氧头孢 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头孢替坦 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包括棒酸(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 青霉素类 一.窄谱青霉素: 青霉素G:由青霉菌产生,剂量的理论效价为1600U≈1mg,对大多数G+球菌、G+杆菌、G-球菌有效,对大多数G-杆菌作用弱,对肠球菌无效。 不良反应:1.变态反应 2.赫氏反应 3.大剂量滴注(超过2500万U)或静脉给药过快,可对大脑皮层产生直接刺激作用,出现意识障碍、幻觉、抽搐、神经错乱等。4.其他:鞘内注射可引起脑膜或神经刺激症状,剂量过大可引起电解质紊乱。 青霉素V:耐酸,口服吸收好 二.抗葡萄球菌青霉素类:不为金葡菌产生的青霉素酶所破坏 甲氧西林

文档评论(0)

dashew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