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后作业 1、你是如何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 2、结合平时的学习生活,谈谈为什么要学习传统文化? * * 传统文化教育课程 第一课 一、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 ------《原始文化》 (一)文化的定义 文化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全部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文化 关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 天文:自然规律 人文:人伦秩序 化:有造化、演化、教化等含义 文化:以文教化天下 文化哲学把文化结构区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 (1)物质文化实际是指人在物质生产活动中所创造的全部物 质产品,以及创造这些物品的手段、工艺、方法等。如 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建筑艺术等; (2)制度文化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构成, 包括婚姻、家庭、政治、经济、宗教等制度。其规定人们 必须遵循的制度,反映出一系列的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 (3)精神文化也称为观念文化,以心理、观念、理论形态 存在的文化。它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存在于人心中的 文化心态、文化心理、文化观念、文化思想、文化信 念等。二是已经理论化对象化的思想理论体系,即客 观化了的思想。 2、文化的分类与基本结构 在较近的文化研究中,对文化的区分出现了高雅文化、精英文化、通俗文化、大众文化、流行文化、产业文化、商业文化等新概念,并且迅速拥有了大量的专家学者和论著。 此外,在各个学科领域内都有相应的文化概念,如政治文化、经济文化、企业文化、行政文化、管理文化、法律文化等等。 (二)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1、传统文化: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中国传统文化: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来表示的各种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 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内容 特征: 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3、中国传统文化的分类 ①考古文化:远古人类遗址、陵寝及出土文物(遗物)。 ②建筑、园林文化:楼、台、亭、阁、廊、园、等山水人文景观。 ③饮食文化:烹饪文化、酿造文化、茶文化、酒文化、餐具文化、筷子文化。 ④旅游文化。 ⑤手工艺文化:刺绣文化、编织文化、泥塑文化、雕刻文化。 (1)物质文化 ①艺术文化:文学、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篆刻、书法。 ②观念文化: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禁忌心理。 ③伦理道德文化:敬老爱幼、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注重礼仪。 ④宗教文化:佛教、道教、儒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3、中国传统文化的分类 (2)精神文化 ①民俗文化:节日庆典、婚丧礼式、祭祀拜物、祈神祛灾、游园赏灯。 ②游艺文化:划龙舟、调龙灯、舞狮子、荡秋千、猜酒令、象棋、围棋、麻将。 ③体育文化:武术、拳术、赛马、气功、针灸、推拿。 (3)社会文化 3、中国传统文化的分类 请思考: 我们所学习的传统文化主要是哪个方面? 儒家(孔子、《论语》《易﹝十翼〕》、孟子、《孟子》、荀子; 四书:《中庸》《大学》《孟子》《论语》) 思想: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 仁 仁:爱人。 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 仁体现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是“有教无类”,春秋时代学在官府,孔子首开私学,弟子不问出身贵贱敏钝,均可来受教。 仁体现在政治上是强调“德冶”,德冶的基本精神实质是泛爱众和博施济众,孔子把仁引入礼中,变传统“ 礼治”为“德治”,他并没有否定“礼治”,他的“德治”无疑是对“礼治”的继承和改造。爱人既为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L630-50动臂使用说明书.pdf VIP
- 24 T600-32U起重性能提升60m臂长(25m@25t).pdf VIP
- T8030-25U 国内标准版说明书-附着高度345m-(2017.10.9).pdf VIP
- XGT1750-80S塔吊说明书安装手册.pdf VIP
- 考试考场座位号模板(可打印).pdf VIP
- 电气设备故障处理实例及实践中创新方法的应用.pdf VIP
- 院感管理制度(3篇).docx
- 计算机网络第8版课件-第8章-互联网上的音频和视频服务.pptx VIP
- 沪教版(上海)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二章分数单元测验 .docx VIP
- 2024年产品开发合作框架协议.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