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一期中考试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一语文必一期中考试题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 2013届高一语文试题 一、阅读下边一篇通讯,完成1—4题(19分) ①中秋佳节,月圆之夜,这座城市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和陈绪水分享一块甜甜的月饼。   ②47岁的西安志愿者陈绪水,在支援玉树地震灾区时被6只藏獒咬成重伤,得知已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后,经济拮据的他拒绝好心人的捐助,独自一人离开了医院。在兰州和西安两地志愿者接力寻找多日未果之后,今天,两座城市的文明办联合发出寻人启事,希望找到陈绪水,帮他继续治疗,为他分担困难。   ③我们要找到志愿者陈绪水,是因为他已经深深地感动这一座城市。许多年前,一名军人在车上遭遇小偷,他没有粗暴相向,而是把身上的70元钱全部给了小偷,希望他谋生糊口重新做人。这名军人就是陈绪水,当时他的津贴是每月10元钱。24年前,陈绪水复员来到西安打工,他用第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三轮车和工具,义务清扫街道和景点,从那时一直干到他失踪之前。尽管生活艰难,陈绪水和妻子仍然收养了一个失去亲人的女孩儿。汶川地震之后,陈绪水组建了一支由98人组成的“爱心支队”,在灾区工作了90多天。玉树地震发生,他又一次第一时间赶赴救灾前线。   ④什么东西能够代表一座城市的精神和品质?在悠久的历史、辉煌的现状背后,人的风貌才是一座城市的灵魂。西安之大,首先是市民襟怀之大;西安之美,首先是公众心灵之美。志愿者陈绪水以绵绵不尽的无声大爱,以点点滴滴的义举善行,成就了一个自足于奉献的自我,同时也塑造出一个西安市民的形象,甚至是一座城市的道德身影。万家团圆日,把酒邀明月,我们怎能不记起这样一位平凡质朴、低调高尚的市民? ⑤我们要找到志愿者陈绪水,是因为良知需要一个归宿。陈绪水不曾向社会索求过什么,甚至当生命面临危险,当健康即将消失,他想到的仍然是不花别人的钱,不麻烦人们去注意自己。我们将怎样面对这锥心的放弃?    ⑥有一个肃穆的词汇叫做良知,古人说良知即不虑而知。在合格公民陈绪水面前,社会尤其需要兑现自己的良知。让志愿者流汗之后又流泪流血,这不符合社会的良知。让陈绪水在付出半生爱心之后,于寂寞中耗尽生命,这不符合社会的良知。以良知的名义,我们必须找到陈绪水,让他接受必要的治疗,让他的家庭保持完整与幸福。社会即我们每一个人,我们怎样对待陈绪水,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预见,将来在我们遭遇困厄之际,社会将怎样对待我们。因而寻找陈绪水,也是为我们每一个人寻找良知的归宿。   ⑦不用去指责陈绪水的自我放弃,这不是个人的性格悲剧,而是社会体制的深刻疼痛。或许一切病痛的疗救都需要时间,我们愿意看到某些社会缺损因此得以逐步修复。我们更愿意看到,寻找陈绪水的过程,成为一个指向个人心灵的过程:超越悲怆,走向爱;超越琐屑,走向陈绪水那样的澄明境界。 ⑧月圆在即,唯愿好人平安。(摘自2010年9月19日《西安晚报》有删改) 1.从文章看作者写到了陈绪水哪些“点点滴滴的义举善行”?(6分) 2.文章多次写到“中秋”、“月圆”,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5分) 3.文章中所说的“良知的归宿”是什么含义?(4分) 4.指出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4分) A.作者认为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现状都不能代表西安,只有像陈绪水这样博大的襟怀和美好的灵魂才是西安的精神和品质。 B.陈绪水几十年如一日满足于自我奉献,他是西安市民的杰出代表,也是西安这座城市道德水准的重要体现。 C.第⑤段中,面对陈绪水的对健康和生命的放弃,作者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心痛不已的强烈感情。 D.第⑥段,作者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以整句形式强调社会在陈绪水事件中不应无所作为,因为社会是有良知的。 E. 作者认为陈绪水放弃治疗这一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社会体制以及他自身的个性都有很大关系,要解决这一事件还需要很长时间。 二、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5—6题(10分) 树 泥土已干涸得没有一丝水分 枯萎了的树却还站在她怀里 像婴孩依偎着母亲 落叶是它的泪,落满母亲的手里 怀念大地编织的绿春衣 感谢大地喂过的红浆果 这亲密的母女呀 一起美丽,死亡时也抱在一起 5.“枯萎了的树却还站在她怀里”一句中“站”字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4分) 6.这首小诗运用象征手法,含蓄隽永,读者对它思想感情的理解可以是多样的。请写出你对这首诗主旨的两种理解。(6分) 三、阅读下边两段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 ①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既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则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②光斗为督学,可法以童子试见光斗,光斗奇之,曰:

文档评论(0)

mv2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