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模课内文言篇目归纳
题目 朝代 作者 出处 中心(道理)及写作手法 题目举例 成语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战国 孟子
(名轲) 《孟子》 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第一段列举了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的事例。
B、第二段论述了人才要在忧患中早就的道理。
C、第三段进一步从个人角度论证经受艰苦磨练的
必要性。
D、第四段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
也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2010年一模B卷)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孔孟论学》 春秋
战国 孔子(名丘)
孟子(名轲) 《论语》
《孟子》 论述了学习的作用:学习使人终身受益。
论述了学习的方法:学思必须紧密结合。
论述了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勤勉好学,不耻下问。
论述了学习的态度:要不断学习,自强不息。(比喻)
论述了学习的态度:学习不能一曝十寒,必须持之以恒,专心致志。(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论述了学习的态度:读书不能迷信书本,要由怀疑批判的精神。(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 不耻下问
功亏一篑
专心致志
一曝十寒
血流漂杵 《黄生
借书说》 清朝 袁枚 《小仓山房文集》 提出了“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
勉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勤奋学习。
(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1、上文运用典型事例阐明了“书非借不能读也”的
观点。 (2009年上海市调研卷)
2、作者写本文的真正用意是勉励年轻人应该珍惜年少时光,勤奋学习。 (2011年金山一模) 汗牛塞屋
束之高阁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清朝 郑燮 《板桥
家书》 提出过目成诵“最是不济事”的观点。
引导家中子弟梳理读书必须选择精华、深入研究的正确态度。(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1、下列对选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
A、第一节明确表达了作者对“过目成诵”的记忆
力的轻视与否定。
B、第二节开头指出,读书若“一眼即过”,往往眼
前蒙眬,心里茫然,难以留下印象。
C、第二节接连以两位天赋过人的先贤为例,阐述
了深入研读给心灵带来的收获和满足。
D、第二节又以虞世南等三人成名后不再读书导致
终无佳作传世的例子,从反面论证了观点。
(2011年静安二模) 过目成诵
应接不暇
韦编三绝 《黔之驴》 唐朝 柳宗元 《柳河东集》 讽刺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又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人物。
启示人们要敢于向貌似强大的敌人作斗争。
(简笔正面描写,繁笔侧面描写) 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成语“黔驴技穷”、“黔驴之技”都出自这则寓
言故事。
B、老虎对驴的认识和态度由小心翼翼地观察,到
无所顾忌地侵犯。
C、文章旨在讽刺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但无
才无德又外强中干的人物。
D、全文详略分明,重点突出的是驴,对驴的形体、
动作写得更为详细、具体。(2010年一模A卷) 黔驴技穷
庞然大物 《黠鼠赋》 宋朝 苏轼 《东坡
全集》 告诉我们做事应当一心一意,专心致志,才能成功。
(先叙后议)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B )
A、本文是一篇咏物小赋,歌咏老鼠的聪明。
B、童子之惊,苏子之叹与鼠之黠形成对比。
C、文章生动表现鼠之黠,反衬人类不聪明。
D、末句揭示人类的智慧不及老鼠这一主旨。
(2011年二模A卷) 《狼》 清朝 蒲松龄 《聊斋
志异》 揭示了狼贪婪、凶残、狡猾的本质,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和勇敢。
启示我们像狼一样的恶人终归要失败的。
面对像狼一样的邪恶势力,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1、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A、屠户果断杀死了第一匹狼,是因为他早已明白那
狼是以假寐来诱骗他。
B、屠户之所以能战胜狼,原因之一是他占据了有利
的地形。
C、狼以打洞的方式想从背后攻击屠户,是因为高高
的柴堆可以掩护它。
D、课文生动地表现了狼的奸诈狡猾,以此反衬出屠
户的机智勇敢。 (2010年松江一模)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传神地刻画了狼的形象。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一句描写了狼的贪婪。
C、“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一句描写了狼的狡猾。
D、文章结尾的议论句充满了对狼的蔑视和讽刺。
(2011年金山二模) 《记承天
夜游》 宋朝 苏轼 《东坡
志林》 作者抒发了压抑、无奈的苦闷心情。
(借景抒情、比喻) 《岳阳楼记》 宋朝 范仲淹 《范文正公集》 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生活态度,以及对友人滕子京的劝勉。
(借景抒情、对比、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 下列理解不恰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