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公司井巷车辆安全管理制度(16.8).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矿业公司三车安全管理制度 一 、目的 加强设备三车安全管理,规范运行秩序,保障设备、人员、运行和检修安全。 二 、适用范围 公司范围内井下、地面的三车、操作人员、行人和岗位附近相关人员。三车是指:运输卡车、低速运输车、装载机、铲运车、凿岩台车、扒渣机、皮卡车和有轨运输电机车等设备。 三、三车设备三级管理: 3.1矿级: 职责:1、制订管理制度、规程、点检表、台帐,日常检查督办考评履职情况;2、设备入厂、入井审核把关;3、人员资质把关、岗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岗位红线制定;4、组织设备专业专项检查和责任点检;5、检修票证办理和把关审核。 3.2工区级: 职责:1、地面井巷运输环境管理;2、规范、培训和检查运行秩序;3、检查班组级和操作人员履职。4、对设备进行专业点检和自查自纠3次/月;5、监督检修票证落实。 3.3班组级: 职责:1、班前、班中培训;2、填写日常点检、运行记录;3、设备维护保养,不带病运行。4、落实检修作业票证及安全措施。5、按制度和操作规程规范操作设备。 四、人员资质管理 4.1 三车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有国家行业管理部门发放的有效证件,按准驾车型操作车辆。运输卡车驾驶持B照,其它三车设备由主管部门核发的特殊工种操作证。 4.2 各矿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审核特种作业证照原件、网上核实证照真实性,做好证照登记及存档,负责技能考评。 4.3 操作人员必须经三级培训、熟悉作业环境、掌握操作规程、岗位铁规矩、岗位红线,所有操作人员必须经设备、安全部门联合考评合格后方可上岗。 4.4操作人员必须配戴矿灯、安全帽、口罩、穿反光服,操作旋转设备必须做到“三紧”,特殊地段配备自救器,不得携带易燃、易爆品入井。 4.5作业前,所有操作人员必须熟悉行驶路线和作业区域环境,了解作业方式。 4.6 严禁酒后、带病、疲劳操作车辆,发现操作人员精神异常、情绪不稳不得操作,一经查出,对操作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4.7 禁止将设备交由无操作资质人员操作,不能擅自动用不是自己包机的设备,严格执行设备双包管理。如需变更必须报矿履行有关手续。 4.8对井下违章操作人员必须停岗,进行复训,直到复训考试合格后方可再次上岗。 五、设备入场、入井管理 5.1设备入场要求 5.1.1矿、劳务班购买三车设备必须上报经公司级、矿级领导审核同意后方可购卖。 5.1.2矿、劳务班购买三车设备必须是矿用车、矿安标示(证书)的设备,不得采购国家明令淘汰限制类设备,采购设备品牌与公司要求一致,不得另选其它品牌设备。 5.1.3设备投用前,由矿级设备部门负责组织联合验收,10万元以上设备需公司专家组联合验收,按照招标协议、验收设备对照采购技术协议、采购清单逐项验收,设备试运行72小时无误,联合验收人员在“物资联合验收报告单”上共同签字确认。 5.2设备出入井要求 5.2.1入井前进行车辆编号管理,车辆前后必须有编号和明显的反光标识;检查安全附件:灯光、警示灯、喇叭齐全、倒车语音、刹车制动、净化水箱等,经矿级检查合格后方可入井。 5.2.2入井前随车配置:灭火器1个、塞车木2块(塞车木高度:装载机、铲运车250mm,运输车200 mm,低速运输车机150mm)。 5.2.3入井前使用的低速运输车、装载机、铲运机、扒渣机安装防撞、砸顶装置,牢固可靠。装置材料:支柱材料用4根φ50钢管或槽钢加工,顶棚:材料用厚度≥4mm铁板。 5.2.4三车设备入井、出井必须在井口登记进出时间、操作人员、设备编号、到达地点,井下运输卡车每班必须登记一次,下班时必须注消。 5.2.5装载机、铲运车、台车、扒渣机不得随意出井口,出井车辆必须经主管部门审批并用专车(专人)在前面疏导。引导工具为手拿式警光灯,三车设备在引导人员的引导下行进。引导人员及设备操作人员在三车设备移动前填写设备移动登记卡(见附表),按设备移动卡的内容与要求进行操作。 5.2.6三车设备开出厂区必须经过安全生产副矿长审批,安排熟练的驾驶人员,并交待安全注意事项。 六、环境管理 6.1巷道管理 6.1.1巷道断面必须满足行车要求,车辆与突出部位之间的安全距离一侧不得小于80cm、另一侧不得小于30cm。巷道宽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必须设置躲避硐室,严禁人车同行。 6.1.2巷道坡度设计规定:主运输巷道坡度正常设计不超过10°,最大不得超过13°,坡度达到10°时,其连续长度不得超过110米,同时必须采取防滑措施。 6.1.3行车路线的设计:原则上设计成循环道和单行道;行人与行车分离。 6.1.4行车巷道、会车场严禁堆放材料、设备等障碍物,不能影响车辆安全运行。确需堆放时,必须申请工区领导同意,并粘贴明显的警示牌、反光标识。 6.1.5会车场、交叉路口按 “车场5要素”规范安装,有警示红灯、反光杆、警示牌,区域照明良好,人员穿反光服。 6.2设

文档评论(0)

cc88055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