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概况魏晋南北朝文学是指从东汉建安元年(196)到隋代统一(589)这一历史时期的文学。这一时期,“人的觉醒”和“文的自觉”带给文学以空前的的变化,构成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的总的准则,奠定了后代文学艺术发展的根基与趋向。“人的觉醒”:服务于政治教化的要求减弱了(“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 调节夫妻关系,促使人们孝敬尊长,使人际关系醇厚,教化民众使他们变得有美德),文学变成个人的行为,作家们开始抒发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情感。“文的自觉” 有三个标志。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时代特征与文学基调战乱和分裂,成为这个时期的特征。这种状况在文学作品中可以得到印证:“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乱世文学,从而形成文学的悲剧性基调。 文学的样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样式主要有诗歌、散文、辞赋、乐府民歌、小说、文学批评等等。魏晋南北朝文学最有成就的方面是诗歌,五言诗的创作尤为兴盛和突出。建安时期的诗歌创作最为辉煌,曹丕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文人七言诗,最能代表曹丕诗歌的艺术风格。文学现象及名词解释 建安风骨 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在此前后,出现了“三曹”、“七子”、“一蔡”等著名作家。他们的创作多反映乱离的社会现实,表达作家积极奋发的进取精神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呈现出“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被后世的诗人们所追求,成为反对淫靡的柔弱诗风的一面旗帜。 三曹 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他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学才能著称于世。他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他的诗以曹丕称帝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以《白马篇》和《鰕鳝篇》为代表,后期以《赠白马王彪》为代表。建安七子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是曹魏文学集团的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建安七子”中以王粲文学成就最高,被南朝著名文论家刘勰誉为“七子之冠冕”,其《七哀诗》三首最能代表他的诗歌风貌。 正始诗歌指魏晋易代这段时期的诗歌。此时的诗人崇尚老庄,提倡玄风,少积极进取和反映民生疾苦,多消极反抗和抒写个人忧愤,与建安诗坛风貌迥异,只有阮籍、嵇康的作品还能以隐蔽的手法表现彷徨苦闷的心情,流露出不满现实的情绪,成就较大,成为正始诗歌的代表作家。 竹林七贤指魏晋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七位文士,他们“相与友善,游于竹林”,故号“竹林七贤”。 左思风力是对西晋太康时期诗人左思诗歌风格的形象概括。语出钟嵘《诗品》。左思是西晋最杰出的诗人,代表作《咏史》八首,风格刚健,情调高亢。他的诗承建安风骨,抨击现实,气势雄健,形象鲜明,风格独树一帜,人称“左思风力”。 永明体南朝齐武帝永明时期形成的诗体。又称新体诗。这种诗注重音律声韵(有“四声八病”之说),增加了诗歌艺术的形式美,开启了格律诗的先声,对近体诗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奠定了近体诗的理论和创作基础。“永明体”的代表作家是谢脁(谢灵运和谢朓二人并举,称为“大小谢”)。 永明体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诗歌从原始自然艺术的产物——“古体”诗,开始走向人为艺术的“近体诗”。永明体,也就成为近体诗形成的前奏,成为人为艺术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太康体晋武帝太康时期的诗体。以潘岳、陆机、张载、张协、陆云等为代表。其诗讲究雕章琢句,追求华丽词藻,诗风轻靡。 陶 谢指东晋末宋初诗人陶渊明和谢灵运。杜甫“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之句即指此二人。他们都善于描写自然景物。但陶多写田园,语言朴实自然,而谢多刻画山水,讲究词藻与对偶,崇尚绮丽,风格并不相近。 小说发展初具规模志怪小说:干宝的《搜神记》志人小说: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文学批评和文艺理论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 刘勰:《文心雕龙》(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辉煌的巨著)钟嵘:《诗品》 “四声八病”南朝齐、梁永明年间沈约提出的关于诗歌声律方面的学说理论。“四声”指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八病”指五言诗创作时应避免的声律上的毛病。“四声八病”在永明体诗歌创作中,对于增加诗歌艺术形式的美感,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有着积极的意义,但要求过分苛刻,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病。 《文心雕龙》《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文学理论专著,为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全书用骈体写成,共五十篇,分总论、

文档评论(0)

liuda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