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2016专题二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研讨.ppt

山东大学2016专题二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研讨.ppt

  1. 1、本文档共7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王守仁(1472~1528),中国明代最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军事家、文学家。字伯安,浙江余姚人。自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阳明先生的回答很巧妙,与汝心同归于寂,寂这个字很有意思,它实际上是一语双关。意思是,朋友啊,这朵花实际上很早就存在了,只是我没有看这朵花,那它就于我而言是沉寂的,对我没有什么影响。我看这朵花时,它的美丽明艳才真正在我心中留下印记。 * 柏拉图(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不仅是古希腊哲学,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 ?孔子(前551~前479)中国伟大的哲学家,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 西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广川(今河北枣强)人。专治《春秋公羊传》。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叉仲砖,号晦庵。南宋时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宋代集理之大成者;也是宋以后一位重要的哲学家、影响深远的教育思想家。 * * 客观唯心主义走向极端就是宿命论。 主观唯心主义把认识主体对认识客体的这种逻辑上的优先性混同于时间上的优先性,认为是认识主体产生了认识客体,主观唯心主义的极端形式就是唯我论,这种唯我论就是唯人论,其必然否定自然界的先在性,也就否定了人类来自于自然界的演化,由此就颠倒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这样就很容易产生人是自然界的主宰者、统治者的 思想,导致人类中心主义。 * 是无论世间的任何事情当其发展到极点之后,一定会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这是宇宙发展的基本规律; 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 只有那些具有普遍必然性的存在才是现实,才具有合理性;而那些偶然性的存在只是倏忽即逝、没有意义的现象,没有合理性,注定要灭亡。 * 能够认识事物,是人的本性;可以被认识,是事物的自然之理。 * (二)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 辩证法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辩证法的发展也大体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辩证法 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唯心主义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   古代辩证法认为,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古代朴素的辩证法: 赫拉克利特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一切皆流,无物常住,存在又不存在。 老子:福兮,祸之所伏, 祸兮, 福之所依 反者道之动 相反相成 * 把整个世界看成是有机的统一整体,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 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 黑格尔 近代以来,唯物主义哲学曾一度抛弃辩证法思想,滑向了形而上学的误区。与之相反,唯心主义者则将辩证法思想进一步发扬光大。 黑格尔是唯心辩证法的集大成者。其代表性观点包括: 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 绝对观念也存在一个自我发展的过程 割下来的手不再是人手 *   把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科学地结合起来,使辩证法学说发展到科学阶段。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 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概念的使用,在哲学史上有两种情况: 一是指研究超感觉的、经验之外的对象的哲学。 二是指与辩证法相对立的思维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这个层面上使用形而上学一词的。形而上学坚持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两个对子的关系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 辩证法 世界观的基本问题 世界的存在状态问题:世界“怎么样” 世界的本原问题:世界“是什么” 关系: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区别:研究的对象不同。 联系:后者从属于前者,前者受后者的影响和制约。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因为在回答世界是否发展变化和怎样发展变化之前,必须回答世界的本原问题,即是什么在发展变化的问题。 没有也不可能有独立于哲学两大派别之外的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两个对子关系 * (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 可知论 认为物质与意识具有同一性,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荀子 可以知,人之性也, 凡以知,物之理也。 * 不可知论者 休谟 康德 不可知论 认为物质和意识不具有同一性,否认思维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 (四)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 *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决定 决定 唯物 史观 唯心 史观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即唯物史观和历史唯心主义即唯心史观的唯一标准。 *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马克思 * 结论 学习马克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11666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