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微生物检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及检验》.doc

《微生物检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及检验》.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十六章 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及检验本章考点:   1.概述:概念   2.嗜血杆菌属   ●生物学性状   ●临床意义   ●微生物学检查   3.军团菌属、鲍特菌属、布鲁菌属   一、嗜血杆菌属   (一)简述:   嗜血杆菌属是一类无动力、无芽胞的革兰阴性小杆菌,常呈球杆状,有时呈杆状、长丝状等多形态。嗜血杆菌属包括16个菌种,其中与临床有关的为9个种,即流感、副流感、溶血、副溶血、嗜沫、副嗜沫、杜克、埃及、迟缓嗜血杆菌。   嗜血杆菌须在人工培养基中加入新鲜血液才能生长,故称嗜血杆菌。因新鲜血液中含有X和V因子。X因子是血红蛋白中的一种血红素及其衍生物,为高铁血红素,是细菌合成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的辅基。V因子是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存在于血液和某些植物组织中,是脱氢酶的辅酶。   (二)流感嗜血杆菌   流感嗜血杆菌,简称流感杆菌,不是流感的病原菌。   1.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大小为(1.0~1.5)μm×(0.3~0.4)μm。急性感染标本,如脑脊液中多为短小球杆菌,恢复期病灶或长期人工传代培养后可呈球杆状、长杆状、丝状等多形态性。毒力株(粘液型菌株)在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上,6~8h有明显荚膜,在陈旧培养物中荚膜消失。无鞭毛,无芽胞。革兰染色阴性,但着色较浅。用石碳酸复红或美蓝单染色,呈现两端浓染现象。   (2)培养特性:需氧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5℃,最适pH为7.6~7.8。初次分离培养时,最好在5%~10%C02环境中,以促进其生长。在普通培养基中须加入X和V因子,才能生长。血液中的V因子通常处于抑制状态,经80℃~90℃热10min破坏红细胞膜上的不耐热抑制物,可使V因子释放,故流感嗜血杆菌在巧克力琼脂平板上生长较佳。培养18~24h后生长直径为0.5~0.8mm、圆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呈露滴状的小菌落。48h后可形成直径1.0~1.5mm灰白色较大的菌落。有荚膜菌株的菌落呈轻度粘稠。   当流感嗜血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血琼脂平板上共同培养时,由于后者能合成较多的V因子,可促进流感嗜血杆菌的生长。因此,在葡萄球菌菌落周围生长的流感嗜血杆菌菌落较大,离葡萄球菌菌落越远的菌落越小,此称为卫星现象,这有助于对流感嗜血杆菌的鉴定。   在液体培养基中,有荚膜的菌株呈均匀混浊生长,无荚膜的R型菌株则为颗粒状沉淀生长。   (3)生化反应:本菌对糖发酵不稳定。一般分解葡萄糖只产酸,不分解乳糖或甘露醇,对麦芽糖、蔗糖或糊精的发酵不稳定。所有菌株还原硝酸盐。有荚膜菌株产生吲哚。典型菌株不溶血。产生自溶酶,可被胆汁溶解。根据流感嗜血杆菌产生吲哚,尿素酶及鸟氨酸脱羧酶反应,将其分为8个生化型。   2.致病性:致病物质为内毒素、荚膜、菌毛和酶类。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引起原发性或继发性感染。原发性感染多由b型荚膜强毒株引起,为急性化脓感染,如脑膜炎、鼻咽炎、咽喉会厌炎、化脓性关节炎、心包炎及败血症等。继发感染主要在流感、麻疹、百日咳、肺结核等感染后发生,多为无荚膜菌株引起。如慢性支气管炎、中耳炎、鼻窦炎、肺炎等。   3.微生物学检验   (1)标本采集:根据感染部位不同采集标本,如痰液、脑脊液、鼻咽分泌物及脓液等。   (2)检验方法   1)直接镜检:痰液、脓液等标本可直接涂片,脑脊液可取离心沉淀物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如查到革兰阴性短小杆菌或多形态杆菌,结合临床症状,作初步诊断。   2)分离培养与鉴定:将血液、脑脊液标本先增菌培养后,再转种巧克力琼脂平板或选择性巧克力琼脂平板,经37℃培养24~48h。根据菌落形态、涂片染色、卫星现象,X、V因子需求与否,定种,再作生化试验和荚膜肿胀试验分型。   3)如何提高流感嗜血杆菌的阳性率:   ①初次培养应在5%~10%C02环境。   ②生长需要X、V因子,故在培养基中应添加此因子。   ③应用选择性培养基,如巧克力琼脂中加一定量抗生素,1ml培养基中含万古霉素50μg,杆菌肽300μg,氯林可霉素1μg,嗜血杆菌分离率可达96.7%。   4.治疗:若β-内酰胺酶阴性则首选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次选TMP-SMZ,二、三代头孢菌素,红霉素,氨曲南,β-内酰胺酶阳性提示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耐药。   (三)其他嗜血杆菌 菌种 Ⅹ因子 Ⅴ因子 溶血性 致病性 流感嗜血杆菌 + + - 原发性化脓性感染及继发性感染等 副流感嗜血杆菌 - + - 偶可引起细菌性心内膜炎、尿道炎 埃及嗜血杆菌 + + - 急性、亚急性眼结膜炎 杜克嗜血杆菌 + - +/- 软性下疳(性传播疾病) 嗜沫嗜血杆菌 + - - 偶引起细菌性心内膜炎或脑脓肿 溶血性嗜血杆菌 + + + 很少致病二、军团菌属   1.命名和分类:1976

文档评论(0)

feijiaolik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