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释放农药颗粒剂吡蚜酮等防治稻飞虱田间应用试验报告》.docVIP

《控制释放农药颗粒剂吡蚜酮等防治稻飞虱田间应用试验报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控制释放农药颗粒剂吡蚜酮等防治稻飞虱田间应用试验报告 1 试验目的 1%吡蚜酮缓释颗粒剂是贵州大学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研发的新型杀虫剂,为了探明其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和3.1 试验药剂 1%吡蚜酮缓释颗粒剂,3.2 对照药剂%吡蚜酮可湿性粉剂,PD。 3.3 供试药剂试药剂00g/666.7m2 75g/hm2 A2 1%吡蚜酮缓释颗粒剂 1000g/666.7m2 150g/hm2 A3 1%吡蚜酮缓释颗粒剂 2000g/666.7m2 300g/hm2 A4 1%吡蚜酮缓释颗粒剂 3000g/666.7m2 450g/hm2 B 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g/666.7m2 93.75g/hm2 CK 空白对照 / / 3.4 小区安排 试验共设个处理次重复,共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筑梗小区防止互相干扰小区面积。%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吡蚜酮可湿性粉剂3.1 调查时期: 第一次施药:对照药剂施药前分别调查各处理区虫口基数作为药前虫量,在对照药剂施用后调查后调查 5.3.2 调查方法: 各处理每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查丛,每小区查丛。盆拍法调查稻飞虱种类成虫、若虫。3.3 防效计算方法: 防治效果(%)=×处理区虫口×处理区虫口×100%。率(%)=×100%=666.7÷(行距×株距)或666.7m2×丛数/m2 水稻理论产量(kg/667m2)=(亩丛数×平均每丛有效穗数×平均每穗实粒数×千数重÷1000)÷1000 5.4.4 水稻小区产量调查 水稻成熟时,实收小区产量,折干率按85%计算。小区产量=小区出田产量×85%218 72 218 72 218 Ⅱ 241 75 241 75 241 Ⅲ 232 81 232 81 232 A2 Ⅰ 282 83 282 83 282 Ⅱ 268 80 268 80 268 Ⅲ 261 78 261 78 261 A3 Ⅰ 267 76 267 76 267 Ⅱ 255 71 255 71 255 Ⅲ 270 78 270 78 270 A4 Ⅰ 264 70 264 70 264 Ⅱ 273 73 273 73 273 Ⅲ 250 62 250 62 250 B Ⅰ 215 60 215 60 215 Ⅱ 242 75 242 75 242 Ⅲ 236 69 236 69 236 CK Ⅰ 252 256 252 256 252 Ⅱ 247 261 247 261 247 Ⅲ 263 270 263 270 263附表2 第二次施药防治褐飞虱田间调查统计表 处理代号 重复 对照药剂施药前虫量 (8月15日) 对照药剂施药后虫量(头)施药3天 (8月18日) 施药7天 (8月22日) 施药14天 (8月29日) 施药21天 (9月5日) A1 Ⅰ 296 101 54 52 65 Ⅱ 311 110 56 57 68 Ⅲ 305 108 53 52 64 A2 Ⅰ 288 99 51 52 54 Ⅱ 298 97 47 46 49 Ⅲ 306 96 45 44 51 A3 Ⅰ 308 84 41 45 52 Ⅱ 304 89 42 46 52 Ⅲ 298 84 41 40 54 A4 Ⅰ 310 79 34 47 48 Ⅱ 300 74 36 42 46 Ⅲ 302 75 33 41 50 B Ⅰ 306 71 34 52 87 Ⅱ 299 76 32 50 92 Ⅲ 300 74 35 49 89 CK Ⅰ 312 315 310 306 282 Ⅱ 315 318 309 301 275 Ⅲ 310 310 311 302 281their own conditions to develop the correct road, the maximum to avoid investment risk, gain profit.(three) vigorously promote the brand. To establish brand awareness, awareness of the use of brand, brand value, brand acquisition performance, enhance the competitive strength. Concentrated manpower, careful planning, packaging and publicity of a number of unique, market influence and coverage

文档评论(0)

gaita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