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模式语言》-读书笔记.docx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建筑模式语言》 读书笔记《建筑模式语言》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环境结构中心的研究成果。其通俗而智慧的语言,完全没有专业研究机构的深奥与距离,让人们轻松了解建筑规划与社会的关系的同时,并拓展至对人性的洞察。最最重要的是,它的研究方法给人以崭新的启示,它给我们很多细微而具体可实施的结论,这些结论都是经验与科学积累的结果,尤其是生态学的。“分”和分到某个“度”,是贯穿全书的观念。大的方面,我们如何从最原始的最基础的那里找到我们未来应该的方向。具体到现实,一个“好社区”如何规律可循。 以下是读书笔记—— 前言 这些模式在今天和以后的500年间将成为人性的一部分,成为富有人情味的行动的一部分。 模式一:独立区域 1、大都会各区只有在它的每一区都成为小的自治区,并足以成为独立的文化区时才会趋于平衡。 2、希腊式民主中全体公民都能聆听演说家的雄辩,并能对立法问题直接投票,因此,他们的哲学家认为一个小城市可能是最民主的国家了。 3、独立区域是语言、文化、风俗、经济和法律的天然容器,无论你在什么地方,都要竭尽权利促进独立区域及文化的发展。 模式二:城镇分布 1、小村庄不会产生现代文明,世界毁灭一定是城市过大。 2、经济学和生态学论证:100万人口的城镇相距250英里,10万人口的城镇相距80英里,1万人口的城镇相距25英里,1千人口的城镇相距8英里。 3、睿智的政府应制定分区与土地转让政策刺激鼓励合理的城镇分布。 模式三:指状城乡交错 1、城市同乡村保持密切接触是一种生物学上的需要,现在还无法透彻理解人为什么一听到鸟儿的啼鸣就会产生心理的愉悦。估计跟遗传学有关。 2、将市区扩大成蜿蜒曲折的向农田延伸的指形地带,每人应当在10分钟之内能够步行到乡村。 3、城市指状带的宽度应不超过一英里,而农田指状带的宽度不应小于一英里。 模式四:农业谷地 1、适合农业的土地也最适合于建筑,而土地被毁坏多少个世纪都无法恢复。所以要慎重。 2、保护农业谷地,即使不能成为农场,成为荒野也很好啊。 3、城镇发展向山坡和高地转移,谷地一览无余,看城市或者从城市看出去都很美。 模式五:乡村沿街建筑 1、市郊是人类聚居地的过时的充满矛盾的形式。 2、在城乡交会的地区,各乡村公里至少相距一英里,以便原野和农田保持至少一平方英里的完整性。公路沿线建筑家园,离公路有一宅基地的间距,宅基地至少半英亩面积,在住宅后有一平方英里的旷野和农田。 3、听起来好象很奢侈,按照如此规划,一平方英里会出现400户人家,1600人口,其实和普通市郊人口密度相差无几。 模式六:乡间小镇 1、大城市犹如一块磁铁,乡间小镇保持繁荣的出路是保养乡味。 2、政府激励对农业区进行农业性冒险投资;划分绿化带与城市区隔保护小城镇;小城镇提供不同于城市的社会分工服务,比如旅游、度周末、野营,还有那些不喜欢城市的老年人隐居。当然也包括一些过劳的年轻人。 3、把每个小城镇当作政治社区对待,让其自给自足,不要成为外地工作人员的集体宿舍。 模式七:乡村 1、为了利用土地,土地应当属于一个大家庭的全体成员:其中许多人已经死去,少数人还活着,无数人尚未降临人世。 2、我们把土地当作享乐的工具和经济利润源泉,土地就是迪斯尼乐园。公众将失去自由徒步的欣赏田园风光、充满乐趣的野餐和探幽。 3、应该把所有非城市的土地——乡村,都定义为公园。 模式八:亚文化的镶嵌 1、价值观念不可名状的混合将趋向于产生毫无特征可言的人。价值观念不可名状的社区将毫无文化意义。 2、可以有多元城市,但一个社区多元化是糟糕的。亚文化区是生态学领域的事,空间上是分散的,各具特色的亚文化区才能保持其特色。作为个人才能获得个性上的认同与尊重。尽可能把城市划分为数量众多的、小型的、彼此截然不同的亚文化镶嵌区。 3、亚文化区是小规模的,小到足以使每个人都能到与之相邻的生活方式丰富多采的亚文化区去。最大的亚文化区直径为四分之一英里,7000人的社区。 模式九:分散的工作点 1、住宅和工作之间的人为分离造成人们精神生活中无法忍受的创伤。这种分离会强化如下看法:工作是苦力,家庭生活才是“充满生气的”。 2、避免工作点的过分集中,和家庭生活脱节。小型的、分散的工作点更适应日新月异的市场需求与供应状况,创造性程度大大超过集中而又尾大不掉的大工业企业。记住,城市就是集中的全部实惠,不是其他。 3、让工作有家庭感。大家可以午餐时碰头,孩子们能来串门,看看爸爸怎么工作。 模式十:城市的魅力 1、城市如果只有那些居住在最大中心富有的幸运儿才能饱览它的丰姿,那这个城市是一个徐娘。 2、在大城市区内每个人都能达到的地方设置具有城市魅力的商业区,五万人的城市要有一个足够大的市场,十万人的城市应该组织一个交响乐队。任何一个商业区都不能发展到为三十万人以上的人口服务的规模。 3、城市的魅力就在于自

文档评论(0)

dashew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