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线下高校新生心理教学创新.doc

积极心理学视线下高校新生心理教学创新.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积极心理学视线下高校新生心理教学创新 ; 1积极心理学理论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研究状况; 积极心理学理论始于美国着名心理学家塞里格曼,20世纪末在西方兴起并逐步成长,其核心思想是强调心理学不仅要研究人或社会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且还要研究人的各种积极品质和力量。整体说来,积极心理学主要包括三个研究层面:1)主观层面,研究个体主观体验,强调个体要满足看待过去、幸福享受现在以及乐观面对未来;2)个体层面,研究个体人格特质的积极方面,包括宽容、美德、勇气、坦然、毅力和智慧等;3)群体层面,研究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即通过建立积极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组织系统,培养公民的利他主义、责任心、职业道德等良好品质及美德[1]。; 积极心理学近几年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域有很大发展,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有不少。吕君(2009)提出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包括:培养积极情绪、训练正向思维、引导制定合适的期望目标、维系良好的人际支持系统[2]。郑祥专等(2009)在积极心理学理念下倡导课程教育的单向传授与师生互动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拓展相结合[3]。魏然(2010)指出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偏离正面导向的教育目标、脱离多元教学方式、从业教师专业化程度不足和重硬件投入、轻理论研究等问题[4]。刘孝群(2010)表明将积极心理学运用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有较大现实意义,其有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认知模式、体验积极情绪、建构积极人格、塑造积极行为,更好地成长成才[5]。也有学者专门指出积极心理学在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及意义。任亚妮(2010)认为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大学新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群体,高校应以新生入学教育为契机,充分发掘大学新生们的积极心理素质[6]。刘燕(2010)指出积极心理学理念下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应着重培养新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和心理体验,实施积极的心理干预策略,帮助大学新生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调适,促进新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7]。; 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研究,主要体现在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作用的论述上,缺乏针对不同学校、不同年级大学生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分析,本文立足于独立学院大学新生这一特定研究群体,力图将积极心理学理念贯穿在整个独立学院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 2独立学院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困境; 2.1心理健康教育缺乏针对性; 近年来,众多独立学院针对新生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专业交流、心理普查为主,参照其他公办院校或母体院校的模式进行,缺乏针对性,忽略了独立学院大学新生有别于其他高校学生的特殊性,比如:敏感、自卑、同时又自负等,致使心理健康教育无法起到帮助新生解惑、排难以及完成角色转换的目的。; 2.2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缺乏专业性和系统性; 独立学院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工作,其从教人员须具备心理学专业背景和心理学、教育学理论素养。而实际上,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基本是依靠学生工作者、辅导员完成;再者,独立学院未形成一套规范化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缺乏必要的检评制度,从而导致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佳。; 2.3心理健康教育时间缺乏及时性和持续性; 在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部分独立学院由于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对其功能和作用定位不当,在心理健康教育时间上缺乏及时和持续性。一是在开学的第二学期才开设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明显错过了最佳教育期;二是将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当做一种短期行为,只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开设,时间较短,缺乏持续性。2.4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缺乏互动性不少独立学院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往往将新生看成是纯粹的受教育者,采取了无异于“填鸭式”教育的方式,对新生进行单向灌输,新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缺乏与教育者的互动,导致心理工作者难以了解新生的实际想法,很难做到“对症下药”。; 2.5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缺乏有效性; 一方面体现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上过于学科化。目前一些独立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向学生灌输、强迫记忆心理学知识和原理的学科化、知识化倾向。这种用学科知识传输的手法来操作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利于维护和促进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反而变相地加大了其学习负担[8]。另一方面,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很多新生被当做完全的受教育者,只能是被动、机械地参与,而这与独立学院大学新生思想活跃、个性张扬的特征相背逆,从而导致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只能是纸上谈兵,缺乏实践指导意义和有效性。; 3构建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独立学院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3.1实施积极的心理干预对策; 积极心理学主张运用积极的心理干预技术,来挖掘出个体自身存在的人格力量,诸如乐观主义、职业道德、诚实守信、充满勇气、具有希望和关注未来等,通过积极的心理去应

文档评论(0)

yinmingd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