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词三首》素材粤教版必修3.docVIP

高中语文《诗词三首》素材粤教版必修3.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9.广东教育版语文必修3《诗词三首》参考资料 第一板块 1.整体感知 《叹世》作者借秦汉之际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内容,通过“咏史”达到“叹世”的目的,否定功名事业。 《别情》此曲形象真实地写送别时的心情感受,感情强烈,动人心扉。 《高祖还乡》作者以巧妙的构思,辛辣的语言,以一个乡民的口吻,生动地勾勒了那个流浪皇帝衣锦还乡的排场情况,装腔作势的丑恶嘴脸以及微贱时期的丑恶行径,从而撕下了封建离高统治者的神圣面目,否定了他的无上权威,且语言辛辣风趣,是元人散曲的代表作之一。 2.学法指导 学习欣赏元曲,首先应该了解元曲的基本知识,掌握元曲与其他诗歌形式的不同之处。前两支曲子是小令,《高祖还乡》是套曲。小令与诗词的读法大体相似,套曲则要区分情况对待。欣赏《叹世》要抓住典故的运用、借古喻今的写法,仔细揣摩“两字”“几阵”“由他”等词语。欣赏《别情》要注意全曲的结构,把握烘托手法的运用,揣摩词句的意境。欣赏《高祖还乡》要把握村民与刘三之间的矛盾冲突,理解汉高祖在村民心目中的形象,把握套曲的主题,体会元曲“俗”的语言特征。 第二板块 1.文题解读 双调,是元曲中的宫调名;蟾宫曲,是曲牌名。这支曲子名为《叹世》,自然意在抒发对现实社会的不满,通过罗列一个又一个历史故事,借助读者对历史的联想来体味作者的意图,通过“咏史”达到“叹世”的目的。 南吕,宫调名;四块玉,曲牌名。此曲写女子对情人的相思之情。 般涉调,宫调名;哨遍,曲牌名,本曲是以“哨遍”这一曲牌起头的套曲。睢景臣虚构了一个汉高祖“车驾荣归”的场面,进行挖苦讽刺,表现了蔑视的态度。 2.走近作者 马致远(1250~1324),字千里,自号东篱先生,大都(今北京)人。他是元贞书会的中坚人物,有“曲状元”之称,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合称“元曲四大家”。在前期的散曲作家中,他被誉为“元人第一”。今存散套23首,小令115首,近人辑为《东篱乐府》。纵观他的散曲,大多是抒发个人怀才不遇的悲哀。作品意境优美,语言清新自然,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关汉卿(约1234~1300),元代杂剧作家。号已斋(或作一斋),大都(今北京市)人,亦说祁州(在今河北)、解州(在今山西)人。约生于金末或元太宗时,贾仲明《录鬼簿》悼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珠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睢景臣,中国元代散曲家 。 一作睢舜臣 ,字景贤,江苏扬州人。生卒年及生平事迹不详。曾撰有《屈原投江》《牡丹记 》《千里投人》三部杂剧。散曲作品仅存套曲三首。他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散套,是元代散曲作品中的优秀名篇。《录鬼簿》称:“维扬诸公 ,俱作《 高祖还乡 》套数 ,公〔哨遍〕制作新奇,诸公皆出其下。”可见此曲当时已负盛名。 3.背景纵览 【双调】蟾宫曲·叹世 诗人“叹世”,是在发泄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懑。但通篇没有一个字触及时世,这就是马致远宣泄牢骚技巧的高明处。对史事的评析,层层推进,一气直下,直逼出了“醉了由他”的最后结论。作者笑看功名,漫说英雄,主张自适,特别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两句成语的引用,既吻合曲中议论的楚汉相争的史事,又起到了“诗眼”的作用,是相当高明的。 【南吕】四块玉·别情 写女子对情人的相思之情,浅语深衷。弥漫于散曲中的还有一种由于世变沧桑而带来的空幻感和凄凉感。封建政治与道德力量的虚弱、外族入主带来的黑暗与凌辱使元代作家感到历史和现实都是“空”的。当然,这种“空”往往具有相对的意义。在元散曲中,一种典型和频繁出现的表述是对屈原式的人生道路的否定和对陶潜式的生活方式的追慕。 【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把汉高祖写成一个泼皮无赖,则表明作家的视野深入于市民的心理层面,以市民的目光观察神圣的事物。作品所体现的对于人性开放的宽厚态度,是以市井社会的生活形态与生活观念作为其基础的。 4.课文详解 【双调】蟾宫曲 叹世① 马致远 咸阳百二山河②,两字功名,几阵干戈。项废东吴③,刘兴西蜀④,梦说南柯⑤。韩信功兀的般证果⑥,蒯通⑦言那里是风魔?成也萧何,败也萧何⑧,醉了由他⑨。 ①选自《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62年版)。双调,是元曲中的宫调名;蟾宫曲,是曲牌名。叹世,曲题,意为感叹时世。元散曲有小令和套曲两种主要形式。这是一支小令。 ②形容秦国山河地势的险要,两万兵马可以抵挡诸侯的百万大军。咸阳,战国时秦国的首都,此指秦国。 ③指项羽兵败乌江,自刎身亡之事。乌江在今安徽和县东北,古属东吴地。 ④指刘邦利用汉中(今陕西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