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原子物理(Atomic Physics) * * 1.原子结构和玻尔模型 2.单电子原子 3.多电子原子 古代原子学说 B. C. 4世纪 Democritus 机械原子学说 17世纪 Newton 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永恒不变 有质量的球形微粒 通过吸引力机械地结合成宏观物体 原子的运动是机械位移,遵守力学定律 困难:不能解释光、电、热等物理现象和燃烧等化学过程 原子(Atom) 1811年 Avogadro 化学原子学说 1808年 Dalton 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分解,性质不变; 不同元素的原子不同,每种原子有确定原子量。 气体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 1869年 Mendeleev 发现元素周期律,预言新元素 现代原子学说 同温同压的同体积气体含相同数目的分子。 19世纪末 三大发现——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 原子是物质结构的一个层次,介于分子和原子核之间。 1911年 Rutherford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1913年 Bohr 原子量子理论 解释氢光谱 1923-1927 量子力学诞生 成功解释原子现象 问题: 组分? 结构和相互作用? 内部运动? 第五章 卢瑟福-玻尔原子模型 电子(electron)的发现 1833年 Faraday电解定律:析出物质量正比于电解液电量 1874年 Stoney提出电荷的最小单位 1mol一价离子所带电量为常数(法拉第常数) 1881年 Stoney命名电量子为电子 1897年 Thomson证实阴极射线由负电微粒组成 通过磁场中的偏转测 电子的发现 1899年 1909年 Millikan油滴实验精确测定 Thomson测量 和 J. J. Thomson (1856-1940) in recognition of the great merits of his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on the conduction of electricity by gases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1906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1923 for his work on the elementary charge of electricity and on the photoelectric effect R. Millikan (1868-1953) 原子中存在一定数量的电子,带负电。 原子电中性,必定带有相同电量的正电荷,承担了绝大部分质量。 正电部分和电子如何分布与相对运动? §1.原子的核式模型 1.原子模型 Thomson模型(1898年) 西瓜模型 葡萄干布丁模型 正电荷均匀分布于原子球体内,电子嵌于其中。 Rutherford模型(1911年) 核式结构模型 行星模型 正电荷集中于占原子线度1/104的核内,电子绕核运动。 1909年 Geiger和Marsden发现?粒子经原子散射后散射角大于 的概率约为1/8000 模型比较: 重元素原子正电部分近似固定不动 ?粒子进入原子内部时,电子的影响可忽略 “就像一枚15英寸的炮弹打在一张纸上又被反射回来一样,” E. Rutherford (1871-1937) T模型 R模型 易穿过原子,只能发生小角度散射。 距核愈近力愈大,可能被大角度散射。 2.粒子在平方反比中心力场中的运动 斥力 引力 守恒 守恒 圆锥曲线 散射态 瞄准距离 散射角 具有确定能量的粒子束均匀入射,研究散射粒子的角分布 粒子反射 3.卢瑟福散射公式 入射粒子流密度 入射粒子数按 的分布 散射粒子数按 的分布 微分散射截面 靶:很薄的金属箔 核不相互遮掩,都起散射作用。入射粒子最多被散射一次。 厚度 原子数密度 Rutherford公式 卢瑟福公式忽略电子屏蔽作用,对小角度散射不适用。 4.盖革-马斯顿实验(1913年) 验证: 靶不变,粒子能量不变 改变靶厚 改变粒子能量 改变靶材 1920年 Chadwick改进仪器,测靶材原子序数 实验确认“核式模型”的正确性 5.原子核大小的估计 卢瑟福公式成立条件 卢瑟福公式成立前提下, 愈大,估计愈准确。 29Cu §2.原子光谱 1.光谱及其分类 光谱(spectrum) 电磁辐射频率成分和强度分布的关系图 光源 分光器(棱镜或光栅) 纪录仪(感光底片或光电纪录器) 光谱仪 按光谱结构分类 连续光谱 固体热辐射 线光谱 原子发光 带光谱 分子发光 按光谱机制分类 发射光谱 样品光源 分光器 纪录仪 吸收光谱 连续光源 样品 分光器 纪录仪 光谱由物质内部运动决定,包含内部结构信息 2.氢原子光谱 1885年 已观察到14条谱线 Balmer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