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产业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次产业分类南北朝至隋唐间岭南冯氏家族记事周忠泰(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象贤中学,511483)摘要:南北朝至隋唐间的岭南冯氏家族,对岭南的影响颇大。研究此家族,尤其是此家族中的冼夫人,对她的研究已成为近年的一个热点。此文主要是搜集此家族史料,涉及其家族的51人。其史料多来源于正史和此家族的八块墓碑,亦涉及《册府元龟》等唐宋史籍。宋以后的方志,因所记多来自正史,故与正史相类的多不收录,只收录正史没有的史料。史料的排列大体上按时间顺序。同一史事,在各书中叙述多有不同,本应分项分书收录,以体现各书记述之不同。但限于篇幅,此文只从各书的叙述中,叙述作者认为较真实的其中一书的史料,其余的只注明出处,有必要作说明的,就作笔者按。有兴趣研究此家族的学者,可据此文的说明查找别书,展开比较研究。关键词:冯氏家族、冼夫人、冯盎。前 言对南北朝至隋唐间岭南冯氏家族的研究,岭南岭北都有不少学者有兴趣,本文搜集此家族的史料列于此,既让有志于研究这家族的学者提供资料,又让普通的读者对这家族有初步的了解。此家族一共搜集到52人(含宋以后的7人),主要集中三个地方:一为珠江口的冈州(今新会)、广州(含番禺)一带,这里的冯氏被《元和姓纂》卷一记作“冈州冯氏”[1];二为粤西的高州、恩州一带,这里的冯氏被《元和姓纂》卷一记作“高州冯氏”[1];三为海南省。这52人中,属“高州冯氏”的有:梁罗州刺史冯融、梁高凉太守冯宝、隋谯国夫人冼氏、隋罗州刺史冯暄、陈春州太守冯仆、冯仆妻冼氏、隋仪同三司冯魂、唐高州总管冯盎及其妻、唐恩州刺史冯智戴、唐恩州刺史冯智式、唐东合州刺史冯智彧、唐高州刺史冯智玑、唐高州刺史冯智戣、唐潘州刺史冯智玳、唐高州首领冯子游、唐潘州刺史冯君衡、唐恩州刺史冯□思、唐端州冯使君、唐罗州首领冯季康、唐越国夫人麦氏、唐顺政夫人许氏、唐雷阳县君、唐才人冯媛,以及后来因高力士而迁居长安并易姓高的唐右监门卫大将军渤海郡公高力士(冯元一)、唐左卫中侯高(冯)元璡、唐左领军卫郎将高(冯)元珪、唐左卫兵曹参军高承龙、唐左卫率府仓曹参军高承秀。《元和姓纂》卷一说“高州冯氏……代为酋领”,当是不假[1]。属“冈州冯氏”的有:宋怀化侯新会太守冯业、陈冈州首领冯岑翁、隋冈州刺史冯士翙及其妻吴川县夫人、唐进士冯煜、唐龚州刺史冯孝诠、其弟使君冯孝诞、冯孝 、唐郡君宁氏、唐郡君彭氏、唐广州首领冯仁知、唐番禺贼帅冯崇道。《元和姓纂》卷一说“冈州冯氏……代为酋领”,亦当是不假。[1]属海南冯氏的有:唐崖州都督云南公冯世接、唐振州别驾冯崇债、唐万安州大首领冯若芳、唐赐紫金鱼袋冯公。另又记唐始安郡都督冯古璞。对高力士资料的搜集,本文只限于其在岭南的资料,其在北方的资料,将在另一文中搜集。本文文后又附宋以后岭南冯氏的土司资料,他们是明清间广西冯姓土知州冯万杰、冯嘉猷、冯宗富、冯斌、冯太一,明化州吏、德庆州判官冯原泰,明海南土人、户部主事冯顒。这里搜集的冯氏家族史料,多来源于正史和此家族的八块唐代墓碑(《冯君衡墓志铭》[2]《高元 珪墓志铭》[2]《冯君衡神道碑》[3]《唐故高内侍碑》[3]《许夫人墓志铭》[4]《冯□思墓志铭》[5]《高力士神道碑》[6]《高力士墓志铭》[7]),亦涉及《册府元龟》《高力士外传》等史籍,多是唐宋之作。宋以后的方志,因所记多来自正史,故与正史相类的多不收录,只收录一些正史没有的史料。史料的排列大体上按时间顺序。同一史事,在各书中叙述多有不同,为保持史料的原貌,便于大家比较研究,本应分项分书收录,以体现各书记述之不同。但限于篇幅,这里只从各书的叙述中,根据本人的主观判断,叙述个人认为较全面、真实的其中一书的史料,其余的只注明出处,有必要作说明的,就作笔者按。有兴趣展开深入研究的学者,可据本人的说明查找别书,展开比较研究,分辨真伪。岭南对冼夫人的研究,甚为热烈,但多局限于对冼夫人本人的研究,对冯家多有忽略,这是很大的不足。事实上,冼夫人的历史作用是通过冯家来实现的,冯家对岭南的贡献颇大,且其影响岭南长达三百多年,亦应大力研究,希望本文能对深化和拓展冼夫人研究有抛砖引玉的作用。刘 宋文帝元嘉十三年(公元436年),北燕王冯弘失国投奔高丽,冯业南下宋,任新会太守。《北史?谯国夫人传》载:“(冯弘)遣(冯)融大父(冯)业以三百人浮海归宋,因留于新会。”《新会县志?职官表》载:“冯业,龙城人,宋封怀化侯,任新会太守。”[8]《隋书?谯国夫人传》《新(旧)唐书?冯盎传》《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三、《册府元龟》卷一百六十四亦载。萧 梁冯家世为罗州刺史,但是号令不行。《北史?谯国夫人传》载:“自(冯)业及(冯)融,世为守牧,他乡羁旅,号令不行。” 《隋书?谯国夫人传》《新(旧)唐书?冯盎传》《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三亦载。冼夫人的家族。《隋书?谯国夫人传》载:“谯国夫人者,高凉

文档评论(0)

dfd799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