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冗余规则:传输信息时,为了避免遭受信道(channel)和噪音的干扰,人们往往借助于信息的重复和信息的累加,以便使对方能够得到明确的信息,也就是说,为了保证理解,信息传输和变换过程中总是要给出比实际的需要更多的信息。(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第三节 认知距离 影响认知距离的因素: 环境、个人动机、心绪、偏爱、判断位置和行为特点。(在乡村和城市中走过同等距离后,被试者估计,乡村的距离平均为城市的两倍) 启示: 1.在设计中,把具有吸引力的场所组织成一个认知距离较近,接近程度较易的系统。 2.对场地细节设计中,要考虑怎么减少人们心理上的距离,缩短认知距离,提高场地的使用率。(人们与自身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会影响对距离的判断) 3.将设计结合人们的偏爱性,来指导景点的布置点。 第一节 认知地图研究概述 一、城市地图组成要素 路径、标志、节点、区域、边界 二、认知地图的性质和特点 多维信息的综合再现、模糊和片段性、个人差异 启示:易识别环境的特征 1.各要素之间空间关系→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标志醒目、方向明确。 在入口、道路交叉口、交通枢纽等节点设置独特的雕塑和标志性建筑,会加强地点的方向性。 岛与湖水,强化滨水空间的方向性。 登上制高点鸟瞰全局,有利于建立环境的总体意象。 启示:易识别环境的特征 2.同一性→建筑群或区域内的某些共性 3.意义→组成要素对于观察者的含义(北京地名、美国地名) 第二节 空间定向 空间定向包括位置感、方向感和距离感。 “自身正处在什么地方;如何去要去的地方;如何确定到达目的地。” 第二节 空间定向 启示: 1.文化的差异性(罗马模式;中国人多使用坐北朝南,非等距的正交网格的体系;风水说) 2.结合自然环境地势定位(武汉) 3.注意标志物的提示作用,避免误会的产生。(冗余规则) 第三节 生态知觉理论 格式塔知觉理论→强调知觉的直觉作用。 概率知觉理论→实验所得理论,重视后天知识、经验和学习的作用。 生态知觉理论→强调机体先天的本能和环境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 启示: 注意设计中的“暗示”语言,潜在功能。 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是有意而为之或是无心之错? 第三节 生态知觉理论 1知觉反应的先天本能 第三节 生态知觉理论 2生态知觉与情感反应 愉悦 VS 恐惧 达尔文:能够生存下来的并非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而是那些对变化做出快速反应的物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第三节 生态知觉理论 第三节 生态知觉理论 2生态知觉与情感反应 美 VS 丑 审美的源泉就是动物的天性,来自于远祖的生存策略和对栖息环境的选择。 哪只更帅? 第三节 生态知觉理论 2生态知觉与情感反应 安全 VS 危险 人们喜欢正面视野开阔,背后有安全庇护和坚实依靠的环境。 第四节 基于多学科的研究 环境知觉理论→环境信息特点、主观偏爱、遗传基因、生理和心理特点、社会文化背景、接受信息的渠道和方式等等。 一、对“复杂性”的偏爱 彩色 VS 黑白 沙漠 VS 热带雨林 复杂性的含义 结论—中等程度的刺激最符合人的理想。具有一定规律性的复杂性最为合理。 启示: 思考,对于环境设计有什么样的帮助呢? 二、环境元素的“显著差异”P58 思考: 城市在特色建设过程中是否需要“显著差异”?利弊各是什么? 三、对自然环境的体验 结论: 当环境作用与人的性格特点和癖好一致时,人就会感到愉悦,反之则体验到负面的情感。偏爱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景观偏爱受生命周期、社会上的各种因素影响。 四、多种知觉体验间的相互影响 (一)相互削弱与破坏 (二)相互加强与协同 (三)互相补偿或替代 各种知觉按其重要性形成等级: 大尺度:视→听→触→嗅 小尺度:视→触→动→听(机理、质感、运动路线) 第三章 环境认知 研究:人如何在环境中定向、找路、寻址、判断距离远近和时间长短,理解环境所包含的意义。 目的:得出规律,启发我们的设计更为人性化。 第二讲 环境知觉 2014-2015 第二学期 环境心理学 斑马是黑底白纹还是白底黑纹? 第二章 环境知觉 研究:人对于真实环境的刺激所产生的即时而又直接的反应。 目的:得出规律,启发我们的设计更为人性化。 第一节 格式塔知觉理论 一、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有组织整体”,既不能割裂成简单的元素,但它的特性又不包含于任何元素之内。 二、基本观点 (一)知觉的整体性 整体先于部分,并非部分之和,而且部分也不含有整体的特性。 (二)同型(构)论 相对应性,即特定的物理现象会引起特定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三)场作用力 物理力、生理力和心理力都发生在同一场之中,被称为场作用力。 三、格式塔组织原则 (一)图形与背景 图地之分是先天赋予,后天加强。 在环境设计中强调图地之分,有助于突出景观和建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