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代人过中秋送月饼发短信
中秋第一俗:送月饼
每年一过了立秋的节气,北京有名的几家老字号点心铺,就硬着心肠收起自己的招牌点心,忙不迭地换上了月饼———提醒每一位经过的人,今年这一出儿又开幕了。提前半个月,早有人开始每天拉着半车月饼,四九城地送到客户门上,黄昏筋疲力尽地回到办公室一看,其他公司送来的一堆月饼正等着签收呢———不管怎么说,中秋为客户之间联络感情创造了一个合理的借口,月饼作为一种公关道具也就有了它存在的理由。
但这风气闹得给亲朋好友拎月饼特俗。
中秋第二俗:发短信
等着瞧吧,一到中秋你的手机短信又得滴答作响。要是几年前,别人可能还羡慕你洋,你朋友多。可现在,“信生活”日子过腻歪了,大伙天天都被“信骚扰”,过节时再看你手指一通忙活,只有一个字:俗!
据网上一项调查统计:的人都会选择用短信方式在节日向朋友问候。中国移动在重要节日期间每秒能处理400多条短信。重复的短信来回来去地转磨,不勤删着点儿,几天就满了,烦!
今年中秋,你要还发短信,“山”你啊!
中秋第三俗:拿中秋节不当节
对周围红火的气氛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别以为这么做就是标新立异、超凡脱俗,充其量也只能算个“扮假酷”!
有本事所有的节都别过!反传统如果走向极端就成了破坏规矩,这种人当然对“规矩成方圆”的理论不屑,所以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弄出点奇形怪状的东西。到头来,变成见人不会说人话的下场就惨了。
中秋第四俗:不在家过中秋
换个花样,不在家里过中秋节,本来无可厚非。我想提醒的是,出门前您真得想清楚了:不在家过,能上哪儿过?
那年中秋,我们一行20多人开车奔了顺义,原想明月为伴,喝着小酒,呼吸一下郊外的新鲜空气,没想到不但餐馆爆满,连客房都被预订一空。后来我们又想奔西边,体会一把“卢沟晓月”的雅致,又惨遭路上堵车。最后只好以“兜风赏月”了结了那次行动。今年本想下江南,借着小桥流水,感受“无言独上西楼”的滋味。但忽然记起严冬时节周庄小桥头摩肩接踵的噩梦,顿时兴致全无。不在家过节是需要勇气的,要怪就怪见识相同的“英雄”太多了!
中秋第五俗:年年追求时髦月饼馅
月饼究竟有多少种馅儿?这个问题恐怕得让不少人琢磨会儿。小时候能得到一块蛋黄或火腿馅儿的月饼就乐得了不得,后来水果馅儿时髦了好一阵子,再后来,挡不住似的出了蔬菜馅儿、海鲜馅儿、绿茶馅儿、鲜花馅儿、冰激凌馅儿等等———商家的创新大有要穷尽人类想象之势!
“一招鲜、吃遍天”真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别管整出什么新鲜馅儿,说到底,不就是一小块甜疙瘩吗?可就有人年年捧场!细细观察,这样的人不仅在月饼这点事上有如此表现,他们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勇于做领头羊———新户型的房子要先住、新下线的汽车要先开、新款的服装要先穿、新花样的菜要先尝。总之什么都不能落了空,咳,人家陶的就是这份醉呗!
中秋第六俗:河边过二人世界
花好月圆的中秋,很容易被当作向恋人表忠心的浪漫之夜。只可怜那些得罪了家人,又被恋人视为不重亲情的家伙,最后“死得很难看”还不知道为什么呢。
没办法,每一个诗情画意的节日,总会有人毫无创意地奔向一些俗地儿,扎人堆儿里跟恋人喝点小酒对月瞎聊。劝都劝不住。细一看,傻坐着两人对着发呆的、被秋后蚊子紧叮的、眼神发飘的全都有。更可惜还有些男女,忘了中秋月亮分外亮,把他们“文明差了那么点儿”的小动作照了个真真切切,实在是把一个雅致的节日过得不能再俗了。
中秋第七俗:看中秋晚会
大概现在无论什么节日,看应景的电视晚会都成了俗事儿。中秋晚会看多了,主持人“催”人泪下的煽情场面,人人都能随口就说出几个:隔半小时怎么也得念点海外留学生发来的贺电,或者是一大堆儿海外华人挥着小旗,对着镜头齐声高呼:“每逢佳节倍思亲”、“祝全国人民……”至少也得说上五六遍。不行就再弄个分会场,制造个普天同庆的气氛。
恐怕只有身在国外的人,年年看都不觉得俗。听说,留学生往往看一遍都不够,还把节目录下来,晚上回来赶完功课尽情地看。
中秋第八俗:送鲜花
“送花比送月饼时尚”,年轻人这两年更喜欢在过节的时候以这样的方式馈赠亲友。“八月桂花香”,按说中秋之时送桂花是最对路的。在苏杭一带或再往南点儿,可能没问题。但是在北京,桂花可不太好找,找到了也很难让它长开。所以,花贩们给你推荐的无非是鹤望兰、百合、玫瑰,用茱蕉或蓬莱松插成的花篮。逢年过节、纪念日,送来送去就是这些样儿。有个性的节日,没个性的花儿,送着送着就俗了。
不过听说,这两年北京人把送桂花改成了送茉莉,飘着大概其的香气,送不出什么新鲜,就那么个意思吧。comprehensive coordination ability, writing ability, supervision ability, logistics ability, innovation ability, continuously consolid
文档评论(0)